給10后孩子取名字,只能“二次元”嗎?

今人取名,喜歡用“小”字修飾,王小明、張小芳等名字很大眾。

(東方IC/圖)

數字取名在古人中也很流行,常見的情況包括用數字表示排行、用數字表示父母年齡之和or出生日、數字里包含典故。

今人取名,喜歡用“小”字修飾,王小明、張小芳等名字很大眾。“小”字其實不夠好看,也沒啥內涵,我們完全可以選取一個既好看又有文化的修飾字。

“知道”(nz_zhidao)為你送上取名字最佳攻略手冊,收好不謝。

10后的寶寶們也上小學了,一些名字讓學校老師們過目難忘。有的父母可能是在打網游的時候給孩子取的名字:“倪羅飄雪”“陸焰之瞳”,還有個男孩叫“史詩王爵”,這是要讓孩子代言RPG游戲嗎?還有的家長給孩子取名寄托了簡單粗暴的愿望:“農好帥”“王子拼拼”“端木女王”。

開放二孩政策這幾年,又有一大波新寶寶在來地球的路上了。取名字,再次考驗著他們的80后90后爸媽。他們之前的這些“作品”有的太隨性,有的又用力過猛,助人為樂的小編決定出手了,其實,取名字可以是件很有文化又很輕松的事情。

原始風味:褒姒、商鞅

從原始社會到春秋戰國,女人幾乎沒有獨立名字,她們的“名字”其實是“地名+姓”。燕姬、鄭姬、衛姬,分別指燕國姬姓女子、鄭國姬姓女子和衛國姬姓女子。當然,最有名的還是褒姒和西施,她倆名字的實際含義分別是“褒地姓姒的妹子”和“西村姓施的妹子”。當然,修飾字不一定非得是地名。文姜,就是指有文才的姜姓女子。

先秦貴族男子是有名字的,他們有時也被人用“地名+名”來稱呼。最著名的例子是公孫鞅,他先被封到衛國,于是被稱為“衛鞅”,后來又被封到商邑,于是就被稱為“商鞅”,對,就是那個中學歷史課本里的商鞅。秦漢之后,“姓+地名”成為當時男性流行的別稱,劉表占據荊州,稱劉荊州;柳宗元是河東人,稱柳河東;袁世凱是項城人,稱袁項城。

如此具有原始風情的取名方式也被一些當代人盯上了:李湘,生在湖南;吳京,生于北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