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養殖穿山甲的“原罪”
目前,各地的動物救助站幾乎是養殖場穿山甲唯一的正規來源。一位梅州老板聽說過同行直接接手走私的穿山甲,或到市面上以救護的名義尋找穿山甲。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潘秋杏 錢瀟 李丹婧
南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曾斥資數百萬為穿山甲建造了圈舍和戶外活動場地,如今空蕩的場地內養殖了其他動物,改造成小型動物園。
(本文首發于2017年3月30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人工養殖:穿山甲的灰色終點 種源成秘密,技術未成熟》)
截至2017年3月28日,有16個省份回復南方周末記者,稱未核發過穿山甲馴養繁殖許可證。但檢索工商資料,發現十余家企業經營范圍包括穿山甲養殖,網上也能搜到一些機構自稱養殖穿山甲。
目前,各地的動物救助站幾乎是養殖場穿山甲唯一的正規來源。一位梅州老板聽說過同行直接接手走私的穿山甲,或到市面上以救護的名義尋找穿山甲。
在動物飼養員陳月龍眼中,所有的穿山甲養殖場都帶有“原罪”。
他在某動物救助站工作時,救護過4頭穿山甲。其中一頭送來時就呼吸衰竭,兩頭救護后能夠自主進食,但還是在半年后死去。只有一頭活到現在,在人工環境下生活了約三年。
“穿山甲從野外被抓住的那一刻起,就等于被判了死刑。”陳月龍描述著穿山甲可悲的命運,或死于餐館廚房里,或死于走私路途中,即便僥幸得救開始被人工飼養,“但大家都說穿山甲不好養,然后就養死了”。
“是很難養,這些年我們養的穿山甲一直在減少。”廣東南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自2014年開始養殖穿山甲,總經理曾斯文一肚子委屈,“只有投入,沒有任何收益?,F在大家還都來質疑我們。”2017年3月22日,他在南嶺山腳下的養殖基地門口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基地內仍養有穿山甲,但具體數目他稱不便透露。
一個多月來,針對穿山甲養殖市場的質疑頻起。先是2017年2月,一則廣西官員請吃穿山甲的舊聞被曝光;隨后,兩個申請工信部資金扶持的穿山甲養殖項目被動物保護人士發文追問。所有矛頭都指向了一個隱秘的穿山甲養殖市場。然而,動物保護人士和媒體記者紛至沓來,卻悉數被擋在諸多養殖場門外。外人看不見人工養殖的穿山甲,也看不清穿山甲養殖場的秘密。
合法的少涉嫌非法的多
2017年2月19日被質疑之后,工信部迅速回應,兩個項目因績效評價得分不達標,未得到資金扶持。但因此事進入公眾視野的穿山甲養殖場,依然未能自證清白。
穿山甲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人工養殖需要獲得專門的馴養繁殖許可證,而對于商業化利用,據了解目前國家并未頒發任何經營許可證。
穿山甲養殖緣起于中藥材利用。2007年,國家林業局曾下文,要求對傳統中醫臨床用藥的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