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的“四重奏”像手術刀一樣戳到痛處
《四重奏》正是被認為講述了一群失敗者的故事,而引起廣泛共鳴。
責任編輯:朱曉佳 劉悠翔 實習生 鄭韶儀
選擇“四重奏”作為人設以及敘事結構,其實就是在試圖構建一個明知道缺乏現實可能性,仍然愿意付諸實踐的烏托邦。
(本文首發于2017年3月30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像手術刀一樣戳到痛處 日劇《四重奏》的寓言》)
《四重奏》正是被認為講述了一群失敗者的故事,而引起廣泛共鳴。
大多數人都是煙灰,不會脫穎而出。好在編劇并沒有試圖褒獎失敗者,或者刻意制造同情。
四個失敗而各懷心事的男女,因為音樂住在同一個宅子里,這是“情感懸疑”日劇《四重奏》的開頭。
故事延宕開去,涉及形色的人物,但最后也沒解釋的角色,是飯店里的打工妹有朱。她的來歷、動機,她的情緒到底和劇情有什么關系,統統沒交代。以這部大熱日劇純熟、完整、精細(甚至近乎油滑)的編劇水準來看,這樣的設計顯然有意為之。
提綱挈領的不是主角
在推動劇情和增加喜劇性方面,有朱時不時跳出來發揮作用。滿島光良心發現,不愿再做老太太在真紀身邊的眼線,有朱就成了替補。她直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