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影響大腦發育
貧窮的成長環境會對兒童大腦的大小、形態和功能產生不利影響,使他們在日后的教育和工作上處于不利地位。
責任編輯:朱力遠
在美國,家庭年收入低于2.5萬美元的兒童的大腦皮層表面積比超過15萬美元的兒童小6%。
(本文首發于2017年3月30日《南方周末》)
出身貧窮的兒童在學校里的很多測驗中,表現都比同齡人差,此后他們在學業和社會上的總體成就也不及同齡人。
社會學與神經科學的研究表明,貧窮的成長環境會對兒童大腦的大小、形態和功能產生不利影響,使他們在日后的教育和工作上處于不利地位。
貧窮對大腦發育的潛在影響讓人們開始思考,是否可以通過一種簡易的干預措施扭轉這種損傷。當前,一項尚在籌備中的研究希望探索適度的經濟補貼是否可以讓貧窮兒童的大腦更健康。
對全球10億生活在貧困中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說,貧窮剝奪的不僅僅是基本的物質需求。從創作交響樂到解微分方程,人類的智慧都源自大腦這個“三磅重的奇跡”。然而,科學研究發現,貧窮有很大的可能會妨礙大腦的正常發育。
在智商、閱讀和其他測試中,來自貧窮家庭的孩子整體表現均不及同齡人。對他們來說,從高中畢業、被大學錄取、獲得學位的難度更大,而且成年后拿到的薪水更低,也更容易失業。這些關聯并不令人感到驚奇,大腦發育水平也僅僅是導致這些后果的眾多因素之一。那么,貧窮究竟會對大腦發育產生怎樣的影響?直到最近十年,我們對此的看法仍然很模糊。
我的實驗室同其他幾個實驗室一起,開始探討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一種涵蓋收入、受教育程度和職業聲望的衡量指標——和兒童大腦健康之間的關系。我們發現,兒童大腦在大小、形狀以及實際功能上的差異與SES有關。
認識到貧窮對大腦發育的潛在危害之后,我們想要找出一種簡易可行的方法來減輕貧窮帶來的傷害。為此,我們計劃研究通過發放補貼來緩解家庭經濟壓力對兒童大腦健康的影響。這是第一例探究適度提高收入是否有助于大腦發育的研究。如果得到肯定的結論,它將為我們清晰地指出一條從基礎腦科學通往公共政策的道路。
SES與大腦
當我于15年前開始這項研究時,我還只是一名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生。當時,我的導師瑪莎·法拉(Martha Farah)想要了解貧窮是如何影響大腦早期發育的。幸運的是,我成為了第一位挑戰這個問題的學生。
我們的項目需要慎重選擇研究方法。當時最吸引人的技術是腦成像,通過功能強大的機器給大腦拍攝照片,進而揭示大腦的結構和功能。腦成像技術的效果令人振奮,但它也是極其昂貴的:單次掃描通常需要花費數百美元,這還不包括支付給受試者和分析數據的研究助理的報酬。
考慮到這是一個從未被研究過的問題,我們決定尋找更加簡易、廉價的方法,這樣我們就可以招募盡可能多的受試者。最終,我們決定選擇一種直截了當的解決方案:使用標準化的手段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