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捐獻的不只有器官,還有自己的數據

誰擁有數據,誰能使用數據,數據能用于怎樣的目的,這些問題將面臨著長久的討論和爭奪

責任編輯:蔡軍劍 戴志勇 實習生 楊卓睿

由于智能便攜式健康設備的普及,每一個普通人產生的醫療數據也越來越多,為進一步擴大醫學研究的數據來源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視覺中國/圖)

捐獻數據用于醫學研究是一件看上去很有吸引力的事情,但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平衡商業利益、公共政策、科學研究和個人隱私之間的種種沖突。

誰擁有數據,誰能使用數據,數據能用于怎樣的目的,這些問題將面臨著長久的討論和爭奪。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當你離開人世,你留下的數據怎么辦?

這是一個很多人不太愿意去考慮的問題,但它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終將面對的——當我們的生命終結,肉體從塵世消失之后,我們在互聯網上留下的數據將被如何處置?

這是擺在我們這一代人面前的特有問題。此前,人們也會留下精神遺產,但它們都存留于日記本、錄音帶、膠片之中,可以非常直觀地傳遞和保存。而現在,我們所寫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