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誰干的壞事說清楚”:環境大數據如何應用
環境大數據建設要為強化環境監管作支撐,用數據說清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現狀,提供執法依據。
責任編輯:譚暢
“三分建設七分用,我們不能被軟件和概念迷惑。作為環保的主管部門,(環境大數據)應用要直接發力在監管上,為政府的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3月30日,在第三屆環境互聯與大數據峰會上,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廳副廳長李劍談起環境大數據該怎么用。
相比大數據的建設,環境大數據的到來滯后約5年。2016年,環保部印發《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總體方案》,并確定了吉林、貴州、江蘇、內蒙古環保廳,以及武漢市、紹興市環保局等6家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試點單位。
“大數據的最終目的是為應用而生,離開這個就沒有生命力。”經過一年的嘗試,李劍總結道,環境大數據建設要為強化環境監管作支撐,用數據說清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現狀,提供執法依據。
“把誰干的壞事說清楚”
烏梁素海位于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