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見未來,探尋那片未知的風景 ——《撞見未來》閱讀札記
沿著《撞見未來》所描繪的人類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路線圖,還有許許多多有意思的話題等待我們去發現。
責任編輯:曹海東
2016年3月9日至15日,人工智能程序“阿爾法圍棋”在五番棋比賽中以4比1的總比分擊敗李世石。
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然發端。人工智能在各個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像智能終端設備這樣的弱人工智能工具己廣泛替代人類個體智能,像人工智能棋手“阿爾法狗”這樣的強人工智能系統正在不斷進化和升級,而更具顛覆性的超強人工智能似乎也呼之欲出。萬物互聯、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科技將重塑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甚至價值觀念和思維模式。人類以往的科技基本都是改造外界,是對人類勞動的改進、加強或者替代。但技術進步的量變最終會引起質變,新一輪技術革命可能要革了人類的命,人的能力、地位、價值觀將面臨劇烈沖擊。與技術進步相伴而來的,不只是舒適與歡愉,更有對技術失控的深深憂慮。興奮與焦慮在人們心中同步累積,科技“奇點”或許會在不經意間降臨。
讓人們感到心神不寧的,還不止技術飛躍所帶來的沖擊,全球政治秩序也進入了一個動蕩不安的時期。英國脫歐、難民危機、反全球化潮流、民族主義的高漲、宗教保守力量的喧囂、右翼民粹主義的興起、文化與宗教的沖突、選舉政治的衰敗以及國際經濟秩序的紊亂,所有這一切似乎都標志著一個“裂變時刻”。二戰以來的全球秩序和國內政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裂隙,如果沒有重大的戰略性改變,將遭受難以擺脫的困境與風險。只有改變既有的價值觀與政治機制來克服極化的分裂,才能達成新的基本共識。
人類又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關口。從全球的大格局來看,“現代性”尚未完成,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還在落后的經濟、混亂的社會政治秩序泥潭中掙扎,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也存在被遺忘的角落,很多人還沒有真正品嘗過“現代社會”的滋味。“后現代性”已然鋪開,“未來性”或者“后人類性”又在加速向人類飛來。前一個過程還沒有結束,后一個過程就開始了。傳統性、現代性、后現代性、未來性就這樣擠壓在一起,形成了時空壓縮現象。人類社會不論是在時間意義上,還是在空間意義上,都出現了一個愈來愈深遠的發展鴻溝,世界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碎片化景象。
換言之,人類面對的問題是結構性危機,技術、經濟、社會、政治問題交錯纏繞。但所謂危機,危險中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