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李敖、金庸、王鼎鈞、梁鳳儀打交道
我首先想到的兩個暢銷書作家,一個是李敖,一個是王鼎鈞,后來過了兩三年,我又聯絡過金庸和梁鳳儀。
責任編輯:劉小磊
作者在李敖的書房里(2013年)。
1989年1月,我所在的人民出版社為了整合編輯資源,激發創新活力,決定打破部門分工限制,成立兩個“綜合編輯室”,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方面各一個??赡苌珙I導班子覺得我有點經營頭腦,就把我拉出來,讓我組閣,以自愿組合的方式組建綜合第一編輯室。當然,這個編輯室是一定要創收的,要取得經濟效益。社里對其他編輯室可以沒有經濟指標和壓力,但對于綜合編輯室是要有的,我要承擔這個責任,所以我必須策劃一些暢銷書。
我首先想到的兩個暢銷書作家,一個是李敖,一個是王鼎鈞,后來過了兩三年,我又聯絡過金庸和梁鳳儀,在合作上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我一個個說一說。
李敖著作正式在大陸出版
關于李敖先生,事情很湊巧。1988年底,李敖托人給人民文學出版社捎來大約20本書,都是他在臺灣出版的著作。社里把這批書交給我處理,從此,我就和李敖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和他的合作關系一直保持到今天,接近30年。
我們最先推出的是李敖的《獨白下的傳統》和《傳統下的獨白》,時間是1989年3月。這是他雜文的代表作,我把兩本書合成一冊(定名《獨白下的傳統》),請資深編輯彭沁陽和我一起做責編。我們在出版時隆重介紹,把李敖那句著名的大話“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印在書的封底,又為新華書店印了1萬張海報,將李敖和當時在大陸已經名聲大噪的柏楊聯系在一起宣傳,頓時奏效,這本書發行大約20萬冊。此后,我們趁熱打鐵,在幾年內又陸續版了《李敖自傳與回憶》、《北京法源寺》等著作,一共7種,形成“李敖作品系列”。這些作品,本本都有不俗的銷量。李敖的雜文隨筆,在人文社出版之前,曾經有一兩個未經授權的選本在大陸出版,可是并沒有形成影響。但是李敖著作通過授權正式在中國大陸出版,是在人文社,經我和彭沁陽等幾位編輯的手,李敖真正在大陸為人所知,產生轟動效應,也是從這里開始。
當然,出版李敖著作是需要掌握一些政策尺度的,書稿中總會有一些政策敏感問題需要處理,別人遇到的問題我也同樣會遇到。我的辦法是用編選來回避刪減,李敖那些太敏感的文章我不選,這樣避開了一部分問題,而必須編進去的文章,我的做法是一字不改,必要的時候刪幾個字,盡量不做大段刪節。后來李敖的書在中國大陸好多出版社陸陸續續地也都有出版,因為版權是流動的。人文社版權結束以后,這些書版權轉到其他出版社,那些出版社出了書,李敖老是拿人文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