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名記】伊拉克戰爭14周年:撕裂的版圖

美國在伊拉克更可能采取一種有限介入政策——“空中干預”。特朗普政府不可能重新回到大規模軍事干預時代,奧巴馬時代的“戰略收縮”態勢不會逆轉。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潘潔

當地時間2017年3月26日,伊拉克摩蘇爾,戰后廢墟。伊拉克軍方在摩蘇爾舊城再次對“伊斯蘭國”發起攻擊,幾天后,一系列空襲導致大量平民傷亡。(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4月13日《南方周末》)

指導單位:廣東省國防教育辦公室

南方名記 姚憶江工作室 出品

策劃:南方周末 姚憶江

美國人結束了戰爭,卻沒帶來和平;打開了潘多拉之盒,卻沒能把魔鬼關回去。

美國在伊拉克更可能采取一種有限介入政策——“空中干預”。特朗普政府不可能重新回到大規模軍事干預時代,奧巴馬時代的“戰略收縮”態勢不會逆轉。

社會分裂、教派仇殺、恐怖襲擊……戰火依舊在兩河文明發源地蔓延。

14年前,2003年4月19日,美軍宣布伊拉克戰爭的主要軍事行動結束。而現在,位于伊拉克北部的摩蘇爾城仍然硝煙彌漫,散發著血腥。庫爾德人期待著豎起自己的旗幟。500萬伊拉克庫爾德人,離這個國家越來越遠。

2017年4月2日,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兩個主要政黨決定,就自治區獨立公投成立一個委員會,研究公投時間和機制。

上千年來富庶的兩河流域,養育了一代代伊拉克人,如今,這里卻延續著戰爭。如旋轉的陀螺漸漸丟掉了平衡,凌亂地摔倒在了地上。“巴比倫的空中花園”一點點崩塌,最終“車裂”了自己,“凌遲”了中東。據聯合國統計,僅2016年的暴力事件就奪去了至少6878名伊拉克人的生命。

“伊拉克未來很可能不再是一個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東所所長牛新春說,“民主不是靠流血就能得到的,將來最不可能的是民主化的前景,其他都有可能。”

“伊拉克肯定會分裂,”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說,“庫爾德獨立是擋不住了,伊拉克最好的情況就是維持一個聯邦制國家。”

在遲遲不能結束的戰爭中,這個國家不知道在什么時間就會被一拳打碎。

爭奪“權力真空”

2003年4月9日,美軍攻進巴格達,歷史進入美國占領伊拉克時期。此后的一個月為伊拉克戰后亂局埋下禍根。

手持AK-47、機關槍,甚至還裝備有火箭筒的搶劫者橫行在巴格達街頭。軍警體系癱瘓,聯軍釋放了少年監獄的囚犯,大批罪犯從被破壞的監獄里逃出,巴格達謀殺率居高不下。

美軍軍法顧問馬修·哈沃說,美軍眼睜睜看著在巴格達發生搶劫,卻不知道有責任制止此類事件。在戰中以及隨后的搶劫期間,伊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