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國人”與自然權利

迄今為止,學界的主流意見,仍將孟子視為一個“民本”論者,現代新儒學大師徐復觀否定了這一看法。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楊卓睿

 

一位讀者正在書店選購四書五經?,F代新儒學大師徐復觀否定了將孟子視為一個“民本”論者的看法。(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4月13日《南方周末》)

迄今為止,學界的主流意見,仍將孟子視為一個“民本”論者,現代新儒學大師徐復觀否定了這一看法。

《孟子》收與齊宣王田辟疆的對話,凡十四處。“有恒產者有恒心”一語,將人民失掉人的常性、常情(“恒心”)的原因,歸結為其財產的缺乏與無法保障(“恒產”),可謂千古名論。但與之同樣震撼人心者,如《梁惠王》中有關國家如何辨用賢才一段,卻因種種原因,鮮為后人理解:

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見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后察之,見可殺焉,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

“如不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