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神經繃緊,就像電線”

2017年4月1日傍晚7點30分,85歲的俄羅斯詩人葉夫圖申科因心力衰竭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塔爾薩市逝世。根據他的遺孀瑪麗婭的陳述,葉夫圖申科是在睡夢中離開這個世界的,非常安詳。

責任編輯:朱又可

 

2010年1月16日,葉甫圖申科在莫斯科電影中心舉辦關于他的紀錄片《詩人的命運》的放映會,并為上千觀眾現場朗誦。詩人、導演達吉雅娜·丹尼麗揚茨說:“大廳里彌漫著蘇維埃氣息。”(汪劍釗/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4月13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我的神經繃緊,就像電線” 追憶俄羅斯詩人葉夫圖申科》)

2017年4月1日傍晚7點30分,85歲的俄羅斯詩人葉夫圖申科因心力衰竭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塔爾薩市逝世。根據他的遺孀瑪麗婭的陳述,葉夫圖申科是在睡夢中離開這個世界的,非常安詳。

當天,俄羅斯的一些政要迅速做出了反應。普京稱他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標準獨特的個性”和“祖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杰出代表”;梅德韋杰夫認為他“能找到通向人們靈魂的鑰匙,找到極其準確的詞語引發共鳴”;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在唁電中稱他的辭世標志著“整個時代的結束”。

根據他的遺愿,詩人于4月11日被安葬在莫斯科郊外的別列捷爾金諾,比鄰他所崇敬的詩歌導師帕斯捷爾納克。

各方接受的成名之路

在俄羅斯詩歌史上,除了馬雅可夫斯基,或許再沒有什么詩人比葉夫圖申科更具爭議性、更具反差的了。他時而被稱作“公民詩人”“蘇維埃詩歌的代表”“國際詩人”,時而又被斥責為“床笫詩人”“假革命”“反蘇分子”,等等。針對詩人的這種復雜性和矛盾性,著名批評家西多羅夫解釋:“葉夫圖申科現象不僅是單一的文學事實。這是我們時代的現象,是時代的社會進程和矛盾的體現。”

1932年7月18日,葉甫蓋尼·亞歷山德羅維奇·葉夫圖申科出生在西伯利亞的伊爾庫茨克州。父親亞歷山大·羅道爾夫維奇·岡克努斯是一個地質學家,是生活在波羅的海的德國后裔,博學多才,熱愛詩歌,而且擅長背誦。根據詩人的回憶,他父親培養他的詩歌興趣時,并不是“條分縷析”地講解,“而是通過優美的朗誦來講解,強調詩句的韻律和形象的力量,并且不僅引用普希金和萊蒙托夫的詩,而且也引用當代詩人的詩”。他父親也從事創作,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

正是這種氛圍培養了小葉甫蓋尼的文學興趣,令他“生活在一個幻想的世界里,對周圍的人與事全然沒有注意”,以至于對父母已經離異的事實也毫不知情。1944年,他隨母親遷居到了莫斯科。母親濟娜依達·葉爾莫拉耶夫娜也是一名地質學家,能歌善舞。為方便起見,她給孩子更改為娘家的姓“葉夫圖申科”,同時還改動了出生年月。這就是為什么詩人的出生時間在有的文章中被標作1933年,而在另外的介紹中則又被認定為1932年的緣由。中學階段,葉夫圖申科的學習并不出色,但他已展露了一定的文學才能。1949年,他在《蘇聯體育報》上發表了處女作,1952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未來偵察員》,并成為蘇聯作協當時最年輕的會員。1953年,他進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