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名記】“十幾個小時,要保持清醒以免喪失時間觀念”“蛟龍”入海記
這是潛航員唐嘉陵眼里的入水?!膀札垺碧栞d人潛水器深潛之旅就此拉開序幕。
責任編輯:姚憶江
2017年4月8日,在三亞鳳凰島錨地,科研人員在調試“蛟龍”號。
當機身接觸水面,一瞬間激起大大小小的氣泡,滾動在舷窗之外;隨著海水淹沒,光線消失,偶有晝夜交替的錯覺;漸漸朝深海進發,一切歸于寧靜,只剩下幾種澄澈的藍色在窗前交替。
這是潛航員唐嘉陵眼里的入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深潛之旅就此拉開序幕。
2017年4月9日,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向陽紅09”試驗母船開始執行2017年試驗性應用航次第二航段任務,有5個潛次執行海洋國家實驗室鰲山科技創新計劃項目,進行地質學、生物學、環境學等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工作。
此前,“蛟龍”號在西北印度洋臥蠶1號熱液區開展第9次下潛,由實習潛航員趙晟婭完成主駕駛任務。這意味著我國第二批六名載人潛水器實習潛航員首輪獨立主駕駛作業全部完成。
“蛟龍”號從突破深度到進入業務化應用,培養和鍛煉了一批人才。面對深海的特殊環境,潛航員如何跟隨“蛟龍”號下潛?又如何在水底生活?
直徑2.1米的生存空間
在注水下潛的過程中,“蛟龍”號會在水面有十幾分鐘的隨波逐流和晃動,這足以讓許多未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暈船”了。
對于潛航學員們,這也不是一件容易克服的事情。在早期的選撥中,準潛航員們都會經過海上眩暈測試。據潛航員付文韜回憶,一艘快艇帶著學員們在海上飄蕩,45分鐘后,很多人都被顛簸得出現了眩暈和嘔吐的癥狀。
潛水器的晃動會使得艙內溫度升高。唐嘉陵在《“蛟龍”號第47次下潛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