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習作套話,誰之過?
學生習作套話,誰之過?
責任編輯:溫翠玲
2017年2月20日,南京市小學生在復習功課。
一寫秋天,就讓大雁和稻子出來擔綱,而只要稍作觀察,就會發現真實的秋天。遺憾的是,學生以為課本已經替他觀察好了,移植一下即可。
教師可以帶領和指導學生進行細致的實地觀察,觀察出一個真實的世界來。
辦公室里兩位同事的兒子都在讀小學,一位讀四年級,一位讀六年級。
某日,兒子讀四年級的同事和我探討一個問題:為什么隨著年級的升高,她兒子的習作越來越味同嚼蠟、套話連篇?我聽后一愣,想她的兒子過去向我們描述事情時,活靈活現,生動有趣,怎么一上學就面目全非起來?繼而一想,這不是個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難不成我們辛辛苦苦地教學,結果卻是成功地抹殺學生表達的靈性?
她給我看一篇他兒子寫秋天景色的習作:&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