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人被打垮時,才會追問內心” 對話反腐紀實作品《追問》作者丁捷

《追問》走紅后,很多媒體追訪,更關心其中的八卦情節,高官的情愛故事,這讓丁捷感到有些失望也有些無奈,這不是他的初衷。他開始一遍遍地跟后續的媒體強調,“追問不要八卦”。

責任編輯:劉斌

2017年4月17日,丁捷在辦公室。(劉炎迅/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4月20日《南方周末》)

“我從中選了28個以上地廳級與省管領導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最后成功與他們接觸,與其中13人面對面長時間交談,獲得了數十萬字關于他們人生道路、心靈歷程和靈魂語言的第一手資料。最后又從中選擇了8位典型,進行深度記述。”

《追問》走紅后,很多媒體追訪,更關心其中的八卦情節,高官的情愛故事,這讓丁捷感到有些失望也有些無奈,這不是他的初衷。他開始一遍遍地跟后續的媒體強調,“追問不要八卦”。

“我一上任(紀委書記)幾個月,系統內就有一個貪污案件曝光,然后接二連三不斷。自己親自去參與處理這些案子,是人生第一次,非常震驚,因為出事的都是同事啊。最夸張的,一個正處級單位的領導班子全倒了。”

丁捷一頭短發,看起來很干練,比實際年齡要年輕,但仔細看,能看到一些白頭發,隱約藏在其中。他說話語速很快,音調起伏有力,說到激動時,還忍不住飆幾句糙話。

身為江蘇省某國有文化集團紀委書記的丁捷,還有一個身份——作家。丁捷出過好幾本浪漫愛情小說,甚至還寫過幾本兒童文學繪本。

丁捷的最新一部作品是口述體反腐紀實文學《追問》,這部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著作,通過一群落馬官員的口述紀實,描摹他們從破紀到違法的過程,揭示腐敗分子矛盾復雜的內心世界,刻畫他們靈魂衰落的軌跡。

從高校到官場,從省城機關處長到援疆干部,從省委副書記大秘,到國企紀委書記,這些年丁捷身份不斷轉換,看到、聽到和經歷了太多故事。這一次,他因為《追問》成為“網紅”,并讓這部作品與熱播的《人民的名義》并駕齊驅成為反腐文學的標桿之一,看似偶然的非虛構寫作,其實是他人生經歷的一次必然結果。

2017年4月中旬,在六朝古都南京,南方周末與丁捷進行了一場對話,探討他的“斜杠人生”,以及在《追問》一書中,他是如何窺探人性和體制的。以下楷體字部分,是丁捷自述。

《追問》一書的封面照。(出版社供圖/圖)

“當代罪與罰”

做了四年多的紀檢工作,丁捷處事謹慎,因為業余時間寫作,成為省內知名作家,經常有朋友來討書。為了避人口舌,他從來不用單位的信封,而是自費做了一批大信封,用來裝書送人,信封上正面寫著,“事態不常暖,文學可御寒”。

央視特約評論員楊禹也曾說過,“(腐?。┢渲须[藏的千頭萬緒、潛在的參差不齊,缺少經常、有效和深度的曝光。”這句話也被丁捷放在了《追問》的扉頁。

丁捷說,十八大以來,“我們有幸親歷親聞我黨猛撕‘老虎’畫皮,把諸多腐敗分子打回原形”。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就曾說:“看待腐敗問題要有歷史、哲學和文化的思考”。

在《追問》這本書中,“我從中選了28個以上地廳級與省管領導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最后成功與他們接觸,與其中13人面對面長時間交談,獲得了數十萬字關于他們人生道路、心靈歷程和靈魂語言的第一手資料。最后又從中選擇了8位典型,進行深度記述。”

著名作家二月河看完《追問》后說,這是一部“令人震顫的當代‘罪與罰’”。

為什么沒有一一對應現實中的真人真事?很多警示片里會這么做,需要真人出鏡,但我要尊重他們,即便是一個罪犯,也需要保護隱私,在人格上他與你是平等的。

落馬的很多官員,其實見證了中國的發展,他們原本屬于朝氣蓬勃的1980年代,有熱血有才華,那時不是有首歌唱嘛,“光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