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消費升級
上海改革開放初期,港商是最活躍的外部參與者,是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級粵菜的風氣
責任編輯:陳斌
西餐的頭牌自然是法國菜。圖為上海某法國菜餐廳。
(本文首發于2017年4月20日《南方周末》)
粵菜榜占了總星星榜35顆星星的1/3強,說代表了上海美食的最高水平實不為過。上海改革開放初期,港商是最活躍的外部參與者,是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級粵菜的風氣。
怎樣升級你的消費?一個簡單的捷徑是去查各類排行榜。吃喝飲食,作為消費升級的第一大品類,自然是各類排行榜爭奪的大宗,其中最權威的當然是米其林星星榜。
米其林星星榜有點高冷范,遲遲不進大陸。千呼萬喚之余,2017年,第一本米其林大陸指南——上海指南終于發榜了。精華版包括一家三星、七家二星、十八家一星和二十五家必比登(平價美食)。完整版進一步涵蓋了27個區域、31個菜系、122家餐廳。
展開122家的大榜單,不出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