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省抽調5600人,決戰“氣十條“收官年 京津冀治霾大督查
督查行動帶來的直接好處是:市領導直接拍板,給環保部門增加了15個編制,以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
責任編輯:呂明合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潘秋杏 錢瀟 李丹婧
濟南,環境保護部2017 年第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第13 督查組在檢查揚塵治理情況。
(本文首發于2017年4月27日《南方周末》)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為期一年,抽調5600人——全國十一分之一環境執法力量。
“督查組將獨立開展督查,基本采用暗查、突擊檢查的方式。各地方政府不再進行陪同,不提前打招呼。”
一個區縣環境監察大隊的人,至少兩三次見到環保部部長、副部長。
督查行動帶來的直接好處是:市領導直接拍板,給環保部門增加了15個編制,以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
“以前督查哪有這么累?(現在)凌晨出去夜查暗訪,生物鐘已經調整到兩三點才睡覺了。”清明前,一位重污染天氣應急督查組組員說。這次應急督查從清明假期前開始,一直持續到4月7日。
“大氣十條”收官之年,一輪督查剛完,新一輪更大的環保風暴接踵而至。
從2017年4月7日開始,來自全國30個省份的5600名環境監察執法精英,陸續抵達京津冀,支援位于“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8個城市(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部分城市及北京、天津)的大氣污染治理。
這相當于全國環境執法力量的十一分之一——全國各省市環境監察執法機構總人數,也不過6萬余人。
“這次強化督查從全國抽調人員,其中三千多人是京津冀地區的執法人員,兩千多人是從京津冀之外的省份抽調的。”2017年4月21日,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為確保此次督查質量,田為勇在4月5日強化督查動員大會上強調:“各個督查組將獨立開展督查,基本采用暗查、突擊檢查的方式。各地方政府不再進行陪同,不提前打招呼。”
“強化督查也是為了保障今年幾個重大活動,為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百姓的生活。這是一項政治任務,需要大家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強化督查巡查組的一名官員如是強調。
這次被命名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的行動,時間和規模也創造了歷史之最。單一執法行動中,環境執法人數最多,覆蓋城市最廣。持續也最長——督查方案顯示,行動將一直延續到2018年3月31日。
治污高壓將在一年內持續存在。督查組將由28個組、每組8個人組成,224人的編制,每兩周替換一次,原則上不重復。由各地抽調來的環保精英將進行異地交叉督查。
“我作為一個區縣環境監察大隊的人,至少兩三次見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