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環保督察16省,2/3水源保護待加強
“水十條”提出了推行飲用水水源信息公開化。有專家指出,監測結果的公布中,將符合III類及以上的水源水質寫為“達標”,語焉不詳。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錢瀟 潘秋杏 李丹婧
盡管各地均重視水源環境保護,但水源地依然隱患不少。
(本文首發于2017年4月27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中央環保督察16省,2/3水源保護待加強 “信息公開,會是強有力的監督和倒逼機制”》)
截至目前,中央環保督察組共進駐了16個省份,近2/3的省份的督察意見涉及水源保護問題。
“水十條”提出了推行飲用水水源信息公開化。有專家指出,監測結果的公布中,將符合III類及以上的水源水質寫為“達標”,語焉不詳。
“執法中存在偏軟偏弱。有的法規不健全,有的執法人員素質可能不足。涉及人的問題、管理的問題、制度、機制、法律條文等等問題,太多了。”2017年4月25日,上海市環保局一名工作人員回復南方周末。
約半個月前,中央環保督察組向上海市委、市政府反饋意見。2016年底,第二輪的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上海等7個省市,近期陸續公布督察結果。其中,在飲用水水源保護方面,督察組認為,黃浦江上游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仍然存在一百余臺浮吊船長期違法作業,部分浮吊船位于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黃浦江上游水源二級保護區仍有293家違法違規項目和176個排污口未完成清理整治。
不惟上海,南方周末梳理這一次的中央督察意見發現,涉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問題的還有北京、重慶、甘肅。在此前的第一輪和試點期間的中央環保督察中,河南、江蘇、江西、云南、寧夏、河北等6個省份也被點名,認為水源保護不力。
截至目前,中央環保督察組共進駐16個省份,近2/3省份的督察意見涉及水源保護問題。
此前,環保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在3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提到:“從目前的監測數據來看,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還是比較高的,地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在90%以上,但仍有一些隱患不容忽視。”
在環保組織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看來,這些年水源地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公眾也不知情,因此信息公開特別關鍵。
&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