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道千年至于今
國內許多從事古代文學教學和研究的人,甚至不少專門做詩詞教學和研究的人,竟然不會作詩填詞。
責任編輯:劉小磊
2017年4月23日,成都杜甫草堂,成都詩詞大會特別行動,3000名讀者在杜甫草堂參與《春夜喜雨》朗誦。
(本文首發于2017年4月27日《南方周末》)
1996年秋,重慶舉行當代詩詞研討會,著名詩詞研究專家葉嘉瑩先生與會。其間與葉先生有過一次交談,葉先生談到其一大憂慮:國內許多從事古代文學教學和研究的人,甚至不少專門做詩詞教學和研究的人,竟然不會作詩填詞。哪怕作得不很好,但總要會作。對此道完全不懂,真不知是如何教學生、作研究的。葉先生于詩道之憂,令人感動。我無奈地告訴她,這種現象相當普遍。不過,當時學界的風氣還算不錯,所以我又說,這種現象以后或會慢慢有所改變。
如今二十來年過去了,沒想到上述狀況并沒有改觀。
河北衛視的“中華好詩詞”節目,評委中專業水平最高的應該數中南大學的楊雨教授了,孰料楊教授竟將辛棄疾“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仆姑”句的“朝”字誤讀成cháo,不知此“朝”與上句“夜”相對,當讀zhāo。有一道題,問唐代某詩人“在家中排名是第十六嗎”,甚謬。家里不會有排名的,顯然為“排行&r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