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媒體熱議中國大地震

突發性事件可 以迅速上網,國家級的媒體被迫跟進。悲劇中最可喜的一點是信息開始自由地流動。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但是我認為回到過去會更難。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汶川大地震,其震度之烈、死難者之眾,足以震撼全世界。普通中國人、中國社會與政府在這場大災中的表現,讓全球媒體有了新的觀察與評判。

破天荒組織心理專家“醫心”

◆救人生命 治人心靈
香港《星島日報》,5月15日,社論


2005年8月,颶風卡特里娜橫掃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災區變成人間地獄,發生多宗奸淫擄掠,官員要明言會開槍鎮壓暴徒,又在新奧爾良市火車站設立臨時監獄。今次四川地震,災區范圍更廣,傷亡更加慘重,卻沒有秩序大亂,幸存的商戶大致上沒有趁火打劫,或者乘機哄抬物價。

大家反而看到災民協助救人,有父母在地震中用身體護衛三歲兒子,有教師護衛四名學生,透過自己的犧牲,挽救了下一代的生命。災區沒有嚴重的暴力事件,除了因為中國老百姓和平守法的素質,也因為中央應變迅速。

災難來得突然,救援人員分身不暇。災民中誰不心急希望埋在瓦礫下的孩子和親人能夠第一時間獲救?抱怨救人者來得遲,憤恨倒塌的學校是豆腐渣工程,這些情緒 都可理解。專家也指出災難震驚遺下的心理創傷,例如救不了親人者可能為此內疚,心靈脆弱的兒童成長可能脫離不了陰影,積壓的哀傷可能導致抑郁。就社會層 面,哀傷產生的怨恨可能以社會和政府為發泄對象。

總理溫家寶親自督師,軍警迅速救人,國民排隊捐血,各界踴躍捐款,奧運圣火傳遞改為低調,顯示了政府的體恤和各界的關懷,盡最大的能力來減輕災難所帶來的傷害,相信也有助紓緩災民的難過心情。

在個人方面,繼優先調度救災人員赴現場后,當局破天荒組織心理治療專家隊伍趕赴災場“醫心”,特別是輔導在災難中痛失父母的幼兒,顯示了比以前更進一步的體貼關懷,同時對于災后民怨和對官員疏忽的質疑,要及早作出回應以及疏導的準備。

在緊急搶救之后,輪到災后重建。解開災民的心結,重塑心靈,與重建小區同樣重要。要因應今次災難死傷的根由,作出改善,例如改善學校建筑物的防震水平。

◆中國還將遭遇什么?
《波士頓全球報》,5月16日,社論


在經歷了類似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中國現任的領導人比之前更加透明。是否允許記者對人為及其他因素所造成的上萬人死亡的原因進行調查,是進一步證明中國政府透明度的關鍵。

這次災難的范圍是無法掩蓋的。地震當天,Youtube上面就出現了現場實錄的視頻。與1976年發生唐山地震的時候比,中國社會更加開放。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本周地震發生后的數小時內抵達四川地震災區現場指揮,新聞工作人員隨后趕到。

任何地震的親歷者,見過地震圖片的中國公民,肯定會為災難震驚:學校瓦礫下的孩子等待著救援;父母在亡幼的尸體上哭喊著;幸存者們或互相爭奪食物,或無助地呆望著家的斷壁殘垣。一旦關于災難的震驚過去了,很多中國人肯定渴望一個誠實的解釋。

在全國范圍內的災害面前,新聞媒體應從報道即時性的影響,過渡到對事件原因的調查。比如為什么學校會坍塌?如果是建筑上的問題,誰應為此承擔責任?



中國人自主意識在迸發

◆普通公民自主性正快速增長
香港《明報》,5月16日,社論


連日來,內地一些大商家、大企業踴躍捐款,他們以巨大財力,確保救災資源充裕,貢獻絕對值得肯定,但是許多寂寂無聞的小企業和無數老百姓,以各種方式為救 災出力,他們的民胞物與情懷,更彌足珍貴。近日,我們留意包括官方報道、個別人士在網志上發表的親身經歷,一些片段值得介紹一下。例如:

有一位農民致電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