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系統的“科技革命”
司法改革與技術創新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技術創新解決了司法改革中的難題,另一方面司法改革也在促進技術創新。
責任編輯:劉斌 蘇永通
2015年6月13日,孟建柱來到曲阜市司法局社區矯正管理中心調研。
(本文首發于2017年5月4日《南方周末》)
“十八大以來,政法工作與科技融合,客觀上是形勢所逼?,F代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條件下,對打擊犯罪、司法公正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用現代科技不行了,要落后。”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認為,“未來,人類社會將進入所有人、物都互聯互通的‘萬聯網’時代,更多超乎想象的奇跡將會發生”,只有掀起一場頭腦風暴,才能掌握開啟未來之門的鑰匙,使政法工作占領先機,贏得優勢。他要求政法機關善于運用現代科技最新成果去做傳統人工手段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
司法改革與技術創新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技術創新解決了司法改革中的難題,另一方面司法改革也在促進技術創新。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為代表的高科技全面“武裝”政法系統。
在法院系統,“智慧法院”成了新的司法生產力,人工智能不但能給法官們代筆寫法律文書,而且還能依據全國判例為法官們提建議;在公安系統,線上正在逐步取代線下成為打擊犯罪的重要戰場;在檢察院系統,“大數據”已經成為檢察官們的得力助手,如果公安機關移送的證據有程序性瑕疵,辦案軟件就能自動報警。
過去四年多來,全國公檢法中的“黑科技”越來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場政法系統的“科技革命”正悄然發生。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說的那樣,“科技創新就像撬動地球的杠桿,總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十八大之后開始的這輪司法改革中,科技創新正在各個環節創造奇跡,“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化要戰斗力”已成為現實。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十幾年前,剛從警校畢業那會,徐鵬到了一個案發現場,首先是找指紋、腳印,走訪周邊群眾。如今看來,這套方法早已過時了?,F在是廣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信息處主任的徐鵬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在破案有個二八定律,80%的案子要靠視頻破案。”
就像是刀鋒的兩面,科技顛覆了徐鵬和他的同事們的工作,也改變了犯罪。代替街頭的“飛車黨”“請借我一元路費”的騙局,電信網絡詐騙、手機木馬等線上犯罪成了人們最深惡痛絕的社會毒瘤。
2014年,中國移動網民數量首次超過PC網民,真正邁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同樣是那一年,電信網絡詐騙成為熱詞,從“猜猜我是誰”到“我是你領導”和冒充公檢法,電信詐騙的騙術更新迭代,讓人防不勝防。
和電信網絡詐騙交手了幾個回合后,深圳市刑偵局二大隊的副隊長王征途發現這類案件破案率不高并不在于警力不足,“現在最不缺的就是能打、能蹲、能熬夜的警察了,缺的是懂互聯網技術、懂通信技術、看得明白銀行流水的人。”
三年后的2017年,形勢已逐漸明朗。2017年初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孟建柱給出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中國網絡犯罪已經占到了犯罪總數的1/3,并以每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