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一百多位中國慈善家捐贈超億元人民幣中國戰略慈善初現端倪

中國大額捐贈的戰略慈善趨勢雖已初現端倪,但面臨缺乏清晰使命、系統性規劃不夠、專業化程度低、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

責任編輯:呂宗恕

(梁淑怡/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5月4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六年大額捐贈百杰榜數據解析 中國戰略慈善的四道思考題》)

馬化騰、陳天橋、陳一丹等一批70后慈善家已將其慈善資助領域從傳統的教育、減貧等拓展至腦科學、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

中國大額捐贈的戰略慈善趨勢雖已初現端倪,但面臨缺乏清晰使命、系統性規劃不夠、專業化程度低、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

2017年4月18日,國際公益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為牛根生家族頒發“中國戰略慈善典范”榮譽證書。王振耀表示,發布這項評選結果的目的,就是要倡導我國大額捐贈加快向戰略慈善轉型。

牛根生家族獲評戰略慈善典范的理由有三條:

一、牛根生先生發起的老?;饡拈_始就確定以環境保護、文化教育及行業推動為戰略方向,牛根生也是中國內地首位加入比爾·蓋茨“捐贈誓言”的慈善家;

二、老?;饡M建了獨立的理事會團隊和專業團隊,致力推動慈善立法、人才培養和國際慈善項目合作,資助慈善研究培訓機構,對促進國家慈善事業整體發展作出了貢獻;

三、牛根生先生的子女還成立了老牛兄妹基金會,推動青年創業和社會創新,并與美國著名的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慈善項目合作。

實際上,從2017年年初發布的2016年中國捐贈百杰榜可以看到,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盛大集團創始人陳天橋及騰訊公司主要創辦人陳一丹等一批70后慈善家已開始面向全球規劃慈善項目,其慈善資助領域也從傳統的教育、減貧等拓展至腦科學、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我國大額捐贈的戰略慈善趨勢已初現端倪。

億元捐贈正在轉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大額捐贈大體經歷了億元捐贈、十億元捐贈和百億元捐贈三個階段:

2010年以前,大額捐贈保持在億元量級,捐贈形態以現金、房地產或物資為主,捐贈用途以扶貧、濟困、救災、助學等“托底”類慈善為主,捐贈對象多是政府、官辦慈善組織或大學基金會;

2010年開始,中國進入十億元捐贈紀錄,當年福耀集團董事局主席曹德旺以10.28億元捐贈額成為首善,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以10億元捐贈額緊接其后,隨后寧夏寶豐集團總裁黨彥寶的捐贈也突破10億元,這些捐贈開始向組織化、專業化的&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