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為何成為現象級電視???
《人民的名義》證明,現實主義不僅有藝術價值,也同樣有市場價值與社會價值,或許預示著現實主義題材的強勢回歸。
責任編輯:陳愷辰
2017年4月18日,河北秦皇島,最近《人民的名義》火了,幾乎每間宿舍都在追劇。
(本文首發于2017年5月4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樂見現實主義題材的回歸》)
《人民的名義》剛剛全劇終。根據央視索福瑞公布的數據,這部劇單集收視率破8,創下了近10年來國產電視劇的收視最高紀錄。
同時,這部劇還產生了近年來中國電視劇的很多新現象。一部講主流政治生活的反腐大劇居然受到了年輕人甚至大量90后的熱捧;戲中最出彩的居然不是陸毅、張豐毅這兩大傳統帥哥,而是吳剛、許亞軍、張志堅這些老戲骨,其中吳剛扮演的達康書記更是受到90后的熱捧,衍生出大量表情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