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之邦”還是“禮義之邦”?

近來頻有論者以為“禮儀之邦”系“禮義之邦”之“誤”,應當廢止。筆者以為,這個結論實在武斷。

責任編輯:戴志勇

山東省曲阜市一處孔子像。(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5月4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禮儀之邦VS禮義之邦》)

當凸顯立國的核心價值時,我們使用“禮義之邦”或“仁義之國”,當我們盛贊中國禮儀之大或有感于當下禮儀缺失時,我們使用“禮儀之邦”。

近來頻有論者以為“禮儀之邦”系“禮義之邦”之“誤”,應當廢止。筆者以為,這個結論實在武斷。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夏、商、周三代禮樂文明一脈相傳?!抖Y記》云“經禮三百,曲禮三千”,“禮儀三百,威儀三千”,都是盛贊華夏文明禮儀之盛大?!蹲髠?middot;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唐代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疏曰:“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禮是華夷之辨的根本標志。稱譽中國是&l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