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臺:溫家寶到的時候,我們也到了
內地的成都臺、香港的鳳凰臺、臺灣的東森新聞臺……電視使地震以前所未有的直接方式切入三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責任編輯:朱又可 袁蕾
地震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中國人刻骨銘心的哀傷。而電視使地震以前所未有的直接方式切入人類的日常生活
受訪鳳凰衛視抗震救災報道總指揮 潘紅星
“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是潘紅星對他所指揮的鳳凰團隊的評價。
“5·12”發生之后幾十分鐘鳳凰衛視就進入直播狀態。
在潘紅星的指揮間里,有手繪在寫字板上的兵力分布圖。箭頭是方向,虛線是路線,棋子是位置。地震之后,鳳凰衛視的記者迅速前往重災區。都江堰、北川、映秀、綿陽,重災區都能見到鳳凰的影子。
除了新聞報道隊伍,專題制作的驍將也出發,《大視野》、《冷暖人生》、《魯豫有約》開赴災區。明明知道這是危險之地,明明知道這是艱苦之地,但是沒有一個說是不想上的。
突發事件的日常狀態
地震直播在我們來說是不用判斷的,對資訊臺來說,只要是突發事件都會給予重要處理。
區別只是處理的大和小的問題。和火災、水災相比,地震在一般的災難當中屬于高級別,加上一開始就報的七點多,一判斷就是大事,直播突發事件在我們應該說是常態。
我們在日常運作當中已經是這樣的狀態了,不是說從我們平時的狀態轉到非常的狀態,我們沒有這個過程,我們這個過程就是我們的平時狀態,從體制上就有這樣的內容。因為資訊臺整個機制就是按照突發事件處置的,按照第一時間報道的要求,整個設備、系統,都是按最高標準來配置的。
大震剛剛發生的時候,鳳凰記者到達現場還有點困難,因為終究離我們遠一些,最早到達現場是12日,溫家寶到的時候,我們也到了,胡玲是我們第一撥派出來的,因為她是在北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