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救援不提倡舍己救人——專訪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總工程師曲國勝
“那棟教學樓,因為質量問題,現場是一片碎石。我們只能用手刨挖,專業的設備無縫隙可進,一層碎石清理后,就是一層層尸體。真是無力回天?!?/blockquote>責任編輯:趙凌 實習生王霞
“一層碎石清理后,就是一層層尸體。真是無力回天。”
南方周末:如何評價中國國家地震救援隊截至目前的專業表現?
曲國勝:我們12日地震當天下午集結,當夜即到達震區開展救援,這個反應速度,已經是我們所能做到的極限了。一支救援隊的出發,并不是簡單地上了飛機就行,需要隊伍的集結、物資的調集、設備的裝卸等諸多籌備環節,這次因為是軍用運輸機直接機降,還節省了花在交通上的時間。兩天時間內,我們已先后在綿竹、都江堰,成功救出近四十位幸存者,這一暫時性數據已經超出了救援隊建隊七年來所有的救援幸存者人數。
南方周末:相較于傷亡人數,這樣的數字還是顯得少。
曲國勝:依照國際經驗,地震發生后,數小時內的自救往往成功率最高,可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