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體眼中的“一帶一路”
2015年后,“一帶一路”媒體熱度劇增。除了“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被各國政府的大力推動外,更關鍵的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正從抽象走向具體。
責任編輯:曹海東 于冬
2011年,紐約時報廣場上播放的中國國家形象片,向世界展示中國魅力。
(本文首發于2017年5月11日《南方周末》)
2015年后,“一帶一路”媒體熱度劇增。除了“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被各國政府的大力推動外,更關鍵的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正從抽象走向具體。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相關國家的國情不同、歷史不同、文化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媒體對“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解讀,其背后是對推動各國經濟更加平衡、協調、聯動發展的期待。
自“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提出后,“如何報道‘一帶一路’”成為所有關注中國和周邊地區政治經濟局勢的人們最關心的話題。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海外媒體對“一帶一路”的關注歷經不解、了解、契合,其背后是“一帶一路”不僅影響著中國,也影響著全世界,是一個全新的治理模式。
對關注中國“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海外媒體來說,即將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年度重點報道對象,“一帶一路”已成為國際輿論場熱詞。
新加坡《聯合早報》認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中國今年重要的外交活動,并且評價其為“北京展示自己在全球基礎建設和投資上領導力的機會”。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總統普京的話說,高峰論壇框架下兩國元首的會晤,會將兩國關系保持在“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上”。雖然論壇還沒開幕,但《印度斯坦時報》駐京記者李學華(Sutirtho Patranobis)已經開始預先采訪中國專家,他關注的重點是中巴經濟走廊對印度的影響。
來自新加坡的記者林展霆說,這是他報道“一帶一路”的第三年,從小方塊開始寫起,他所撰寫的關于“一帶一路”報道現在能占到一整版版面。
向縱深發展,是如今外媒對“一帶一路”報道的總體趨勢。西方媒體早期使用更多的是“絲綢之路”或者“新絲綢之路”?!都~約時報》將之定義為&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