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絕之境-英雄與制度】虹口:寂寞7日
“現在無論你走到哪個地方,沒人會計較你是哪里的,是哪一個,只要出門,一路上都會有水喝,有飯吃?!?/blockquote>責任編輯:張捷,實習生 王霞
5月19日下午,都江堰市虹口鎮成為地震后都江堰市最后一個通車的鄉鎮。和其他一些受災鄉鎮不同,在與世隔絕的7天里,這里發生了相對有效的自救,傷員得到安置,無家可歸的人得以容身,食物獲得基本保證,秩序保持了穩定。
“虹口是震中。”這是虹口鄉黨委書記馬遠見從地上爬起來的第一反應。遍地瓦礫,滿耳哭喊,垮塌不斷。他摸出手機,卻發現沒有了信號。“魅力山鄉,生態虹口”,成都的后院虹口鎮成了一座孤島。電力、通訊和公路瞬間中斷。
事后最初的統計表明,全鄉95%的房屋坍塌。萬幸的是,地震發生在下午,大多數人在室外活動,但仍然有57人死亡,41人重傷,16人失蹤。
下午5點多,開始下雨,暴雨。
雨點打在大路上,揚起剛剛落定的塵土,穿過震掉的屋頂,打在滿屋的狼藉上。大雨余震中人們仍然在學校里徒手刨人,那里的教學樓垮塌了一塊,近十名學生被掩埋。悲傷而絕望的氣氛,彌漫在整個的鄉鎮。
第一時間內,馬遠見決定,讓鄉規劃辦主任許云富和劉安德步行,在山間尋路前往市區報信。
他不知道的是,同一時刻,22公里外的都江堰市,虹口鄉衛生院院長石堯貴在市衛生局開會,遇到地震后會議隨即中止,他被市衛生局要求趕回鄉衛生院。“我的崗位在那里。”石堯貴說。
外面的人想著進來,里面的人想出去。兩邊同時上路的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找到路。虹口,成了一座圍城。
充 公
“有粥大家一起分,有湯大家一起喝”
趕回場鎮的馬遠見看到,鄉政府辦公樓已嚴重受損,墻面到處是裂痕,水泥地面有斷裂、有隆起。萬幸,房子沒有倒塌,工作人員都跑了出來。“組織”還在。
在安排好學?,F場的搜救后,下午四點多,在政府外的空地上,馬遠見組織鄉黨政所有的成員開會。
除安排人往都江堰市報信外,“組織”決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集中調配全鎮的糧食和水。
馬遠見當時認為,地震后最寶貴的就是食物和水,一旦不夠吃喝,人被生存本能催動,勢必引起騷亂,局面若是失控,后果不堪設想。“所以最關鍵的是,保證人人都有飯吃有水喝,哪怕不多,但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有,有粥大家一起分,有湯大家一起喝。”
兩輛大卡車隨即被開到各家門前,“原則上自愿,行不通的就好好解釋,并對物資進行登記。”
三十多歲的謝建在鎮上做商品批發生意。謝建家一樣的批發點,場鎮上共有三家。也就是說,這三家商店是鎮上除了米鋪之外最大的食品來源。
謝建64歲的父親謝懷清說,他家從房子里搶出來的價值七八萬的貨物被取走,包括水、飲料和食品,“只要能吃的,都拿走了”。最開始還一件件登記,后來連登記也免了,只留下了一些煙酒。
“這么多人要吃飯、喝水,當時真沒考慮過商品被充公的事情。”謝建不說舍不舍得,“也沒有地方擱。家都沒有了,要那么多東西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