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臺前幕后

是“修墻”還是“修路”?“一帶一路”給出的答案無疑是“修路”。

責任編輯:曹海東

2017年5月16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已閉幕,“北京奧林匹克塔”成論壇期間京城一大夜景亮點。(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5月18日《南方周末》)

當前,經濟全球化面臨發展失衡、分配差距擴大、復蘇趨緩、貿易低迷等挑戰。是“修墻”還是“修路”?“一帶一路”給出的答案無疑是“修路”。

“中國人常言‘要致富先修路’,聯合國非常愿意同中國加強合作,共同建設好這條道路,讓我們的行動造福所有人。”——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

電力,點亮了緬北山區普通老百姓世世代代的黑夜,也激發了民眾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視。

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這描繪了“一帶一路”建設的愿景和前進方向,將為世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和平之路:“和平是‘一帶一路’的底色”

“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伙伴關系。”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強調,要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營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和平之路”,這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精神。盡管絲綢的重要性似乎遠不及戰車、戰馬與火藥,它卻留下最為長久的記憶。一條條商道仍以“絲綢之路”命名,其蘊含的“和平”精神生生不息。

由于長期戰亂,緬甸克欽邦基礎設施相當落后,小其培電站是中國國家電投在境外建成投產的首座水電站。2012年春天,緬甸“4·26”戰亂一度迫使處在投產期間的小其培電站工程戛然而止,設備也遭到偷盜、破壞。一時,緬甸北部民眾望眼欲穿的用電希望破滅。

此時,正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2013年9月,小其培電站恢復發電工作。同年10月25日,成功向克欽邦首府密支那送電,飽受缺電煎熬的密支那居民迎來期盼已久的光明。

“孟夏之日,萬物并秀”。當“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時,緬甸北部已步入熱季,電力供應尤顯重要。電力,點亮了緬北山區普通老百姓世世代代的黑夜,也激發了民眾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視。當地理發師阿昌頗有感觸:“小其培電站向我們供電后,我們理發店再也不需要靠發電機發電了。”

友誼的故事在“一帶一路”上傳播著。杜賽楠是一名清秀的緬籍姑娘,被當地民眾稱為中國企業里走出來的“西亞瑪”(緬語“女班長”)。2014年底,杜賽楠從密支那技術大學電氣專業畢業后,在一個鄉村學校當教師。2015年,看到小其培電站招聘廣告,她長途跋涉來電站應聘。

一進廠房,杜賽楠就被眼前高大的建筑震撼,猶如走進迷宮:“一樣左一扇門,右一扇門。前面有樓梯后面也是樓梯,運行中控室一排排顯示屏,一個個紅的、綠的光點閃耀。”

她從未見過這陣式,只感到眼花繚亂,一時打起退堂鼓。如今,“在中方員工的諄諄教導和在公司嚴明的規章制度的指引下,失誤率快速減少”。

“在兩國開展合作時,民間交往更容易連通人心,讓緬中民眾真正做到民心相通。”緬甸駐華大使吳帝林翁高度贊揚緬中“民心相通”。

為守護這條“光明通道”,中國巡線人時常冒著生命危險。“源松線”是從小其培電站輸向緬北千家萬戶的電力“大動脈”,被緬甸稱為“黃金線”。緬北地區安全局勢動蕩復雜,自然條件也極端惡劣,山高林密,野豬、毒蛇出沒,圍籠、鐵夾子遍布山間小道。

據介紹,緬北森林還有“三虎”:傳染瘧疾、登革熱的蚊蟲,稍有不慎就被叮咬;遍地活躍的旱螞蟥,隔著襪子或衣袖吸血,即使吸飽也不松口;牛蜱虱則擅長對任何動物發動無差別攻擊,被它叮上,開始不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