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么?成都人最會吃辣
在正宗的川菜里,一碟看上去簡簡單單的“紅油”其實是可以“螺螄殼里做道場”的。
責任編輯:李宏宇 朱曉佳
(本文首發于2017年5月18日《南方周末》)
能吃辣,只是比蠻力
南方周末:辣椒為什么叫“辣椒”?
周彤:當這種后來叫做辣椒的植物第一次呈現在中國人面前時,中國人當然會給它一個名字。按照慣例,它先是起名為“番椒”(明高濂的《遵生八箋》),這和“洋蔥”“胡蘿卜”“西紅柿”的命名法是一個道理。“椒”的本意是花椒,詩經里用“椒聊之實”來形容婦女多子,后來泛指帶有辛香味的植物,比如后來的胡椒。當辣椒引入,人們首先認為它應該屬于“椒”的一種。而“辣”,《說文解字》上說,辣者,辛甚也,辛的極致稱為辣。辛到極致的椒,當然叫辣椒。
我們自古以來是喜歡辛香味的。辣椒來了,我們當然也會歡迎它,因為它要比花椒和胡椒過癮多了。
自貢小米椒,辣度極高。
南方周末:民間有一句話說:“四川人不怕辣、貴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好像這個排名還有很多個版本,大家都在爭最能吃辣這個名號。您認為哪里的人最能吃辣?
周彤:這好像是一個著名的筆墨官司,但哪里的人最能吃辣,這個問題其實是毫無意義的。辣只是一種灼燒感的物理性刺激,它并不是一種味覺,能吃辣最多意味著生理耐受的極限值高一些。我們真正應該關心的是:哪里的人最會吃辣?能吃辣比的是蠻力,會吃辣才算是文化。
南方周末:那么,哪里的人才算是中國最會吃辣的呢?
周彤:我們先來看看什么叫做“會吃”。“會吃&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