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餐桌上,少不了中國故事
中國作物的貢獻豐富了世界的飲食文化和食物結構。
責任編輯:李宏宇 朱曉佳
中國本土的一些作物,反而現在就位居人后了。比如說大豆是中國原產的,但現在大豆第一生產國是美國。
(本文首發于2017年5月18日《南方周末》)
很多外來作物傳入中國后,中國演變為第一大產銷國?,F在無論是南瓜也好、番薯也好,中國都是第一大生產國、第一大消費國和第一大出口國。倒是中國本土的一些作物,反而現在就位居人后了。比如說大豆是中國原產的,但現在大豆第一生產國是美國,而且跟我們的差距很大,望塵莫及。
今天全世界的重要作物大概有500種。其中250種,都起源于中國,或者中國是起源地之一。中國作物的貢獻豐富了世界的飲食文化和食物結構。
大豆:拯救了日本飲食和美國土地沙化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三千年前《詩經》中所說的“菽”就是今天的大豆。大豆傳出去時間比水稻晚,但是現在全世界吃大豆的人比吃水稻的人多。
伴隨著物種傳播的,不僅僅有文化,還有技術。鑒真和尚東渡,把制作豆腐的技術帶到日本。公元1654年,隱元大師把壓制豆腐的方法傳入日本。豆腐的制作工藝,是大豆利用的一次革命性變革。大豆不僅被用來制造豆腐,也是醬油、味噌等釀造的主要原料。
江戶時代,日本人鄙視肉食,豆腐因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代替肉類的營養成分而大受歡迎。道遠和尚以豆制品為主制作“精進料理”,從此豆腐風行日本。
1765年,曾受雇于東印度公司的水手沙繆爾·布朗把大豆從中國帶回今喬治亞州種植。而推動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豆生產國的關鍵人物是富蘭克林·哈瑞姆·金,他曾任美國農業部土壤局局長。
美國西進運動開墾了大量土地,但是美國人輪番種植作物,土地完全沒有休息的時間,他們又不懂得施肥,土地肥力嚴重流失,導致后來耕種面積增大但產量下降。
富蘭克林·哈瑞姆&midd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