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作家后人的交道
多一點平常心,多一點古典化,多一點具體研究,或許并不是什么壞事。
責任編輯:劉小磊
現代作家的后人,見過不少。有些是作家的子女,有些是孫子孫女一輩。打過交道的,不在少數,但即便沒有什么交道,有時也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四月中旬到海南開會,見到郭沫若的三女兒郭平英女士。雖然中間我們只對了一次話,而且純是寒暄,但郭女士的行止,卻令人銘感。這不單是因為郭女士素有風儀,面帶微笑,總能給人一種如沐春風之感,還是由于在整個會場上,我注意到,她甚少與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或者像我們年輕一輩,不時要看手機、手提電腦,而是認真地傾聽著每一位與會者的發言。這種對他人的起碼的尊重和禮貌,在中國內地的學術場域,是極難得的。會議第一晚,郭女士亦到各桌敬酒,以致謝忱,更見行事之周全。聽朋友們說,只要是有關郭沫若的研討會,她幾乎都會參加,而且有始有終,氣量很大。
與作家后人的交流,偶或似亦可睹作家本人之音容笑貌。去年到浙江富陽,參加紀念郁達夫誕辰120周年座談會,見到許多郁家后人,老老少少都有,有的還在海外,專程而來。會后,與幾位老師、朋友們一起喝茶,郁達夫的孫子郁俊峰先生也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