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救援隊十年考:民間自費救援能走多遠

十年間,藍天救援隊堅持不做收費項目,也不參與商業合作,機票、餐費、裝備都是隊員自付。下一個十年,這個民間救援組織還會繼續自費救援嗎?

責任編輯:呂宗恕

藍天救援隊一位隊員從坑道完整取出遇難者遺體后癱坐在地上。(藍天救援隊供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5月25日《南方周末》)

十年間,藍天救援隊堅持不做收費項目,也不參與商業合作,機票、餐費、裝備都是隊員自付。下一個十年,這個民間救援組織還會繼續自費救援嗎?

“只需出錢的是做慈善,只需出力的是做公益,而既出錢又出力的是‘傻子’”。藍天救援隊有些隊員時常自嘲他們就是這樣的“傻子”。

這支民間專業救援隊活躍在汶川地震、雅安地震、舟曲泥石流等各種高危救援現場,甚至出征尼泊爾等國際救援。但他們近十年來堅持隊員自費行動,決不參與收費項目。外人對此難以理解,甚至報以質疑與猜測。

質疑一直都在,該出發的時候依然迅速。2017年5月11日5時58分,新疆喀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發生5.5級地震。10小時后,藍天救援隊第一梯隊抵達災區,在移交所攜帶的食品等物資后,迅速展開救援行動。

作為民間救援力量的典型,我們試圖以藍天救援隊為樣本,探索我國民間救援力量發展現狀。

國內首個注冊救援隊

“一群烏合之眾”,藍天救援隊總隊長遠山談及成立之初的狀態時如此評價,當時十幾個人憑借興趣愛好匯集在一起,根本談不上專業。

藍天救援隊于2007年初具規模,由一批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志愿發起,是從事戶外遇險救援的民間公益性團體。隨著戶外運動的普及與發展,野外遇險的事情時有發生,從初期的戶外運動愛好者的自發行為,到逐漸形成囊括戶外志愿者、專業搜救人員、醫護人員等各類專業人士的多元架構。

真正從山野救援轉向綜合性救援源自2008年汶川地震。遠山說:“我對汶川地震的感觸很深,當時在災區現場,人倒是不少,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救援?,F在回想起來,當初自己也是啥都不懂”。

“聽到倒塌的房屋底下有人呼救,卻無法搬動坍塌的墻體,只能聽著呼救的聲音越來越小……”正是目睹汶川災區缺乏專業的救援,遠山下定決心組建一支力求專業的綜合性救援隊。“當初取藍天這個名字,一個是聽起來順口,一個是代表保護和自由、寬廣的胸懷,最重要的是藍天在各個領域被用作名字很常見,我們就要在救援領域將藍天做到最好。”

歷經數年經營,藍天救援隊2010年9月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登記注冊為國內第一支注冊救援隊——北京市紅十字藍天救援隊。為了讓求救者更方便地記住求救電話,藍天救援隊還開設了與“救救我吧”諧音的公益遇險緊急救援電話:4006009958,承諾接到求援電話后4小時內到達現場。

十年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