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從“舢板群”變成“超級航母”?

從“世界工廠”到“灣區經濟”,粵港澳大灣區這一中國最具活力與創新精神的區域經濟體系,正在國際經濟體系內從“追隨者”轉向“引領者”。

責任編輯:顧策

2016年6月2日,港珠澳大橋最后一座巨型“海豚”鋼塔成功完成吊裝。(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5月25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把最好的要素放在一起,就是最有競爭力的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從“舢板群”變成“超級航母”?》)

從“世界工廠”到“灣區經濟”,粵港澳大灣區這一中國最具活力與創新精神的區域經濟體系,正在國際經濟體系內從“追隨者”轉向“引領者”。

此次規劃中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包括香港、澳門和位于珠三角地區的9個內地城市,面積約為5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6600萬,經濟總量超過1.4萬億美元。僅從經濟體量而言,粵港澳大灣區已能媲美傳統的全球三大灣區。

只有具備了全球化的產業引領能力和價值鏈管理能力后,“灣區經濟”才能掙脫“世界工廠手和腳”的角色,在以“一帶一路”為代表的國際貿易新秩序中,成長為新產業革命時代的“大腦”與“軀干”。

30年,1平方公里

“廣州市國家超級計算中心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我很高興知道中心的超算資源已經開放給香港的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申請使用。”2017年5月12日上午,香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在深圳的“深港合作圓桌會議”上表示,這正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優勢互補的反映。

此前數周,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率領的粵港澳大灣區考察團對灣區內6個內地城市進行考察。身為考察團成員之一的楊偉雄,肩負著為香港“再工業化”戰略引進和打造“創新引擎”的重任,在考察途中關注著任何可能的創新合作機會。

作為香港創新及科技局首任局長,楊偉雄幾個月前又獲得了一項“新頭銜”: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聯合專責小組港方“園長”,中方負責人則是深圳市副市長。

2017年1月由港深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打造的“港深創新和科技園”,位于深圳與香港接壤的落馬洲河套地區,占地規模87公頃,面積為香港現存最大科技園區的四倍,也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創新科技平臺。

科技園的目標是吸引國內外頂尖的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進駐,并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創發展的“超級航母”,成立至今香港特區政府已投入超過180億港元。

楊偉雄表示,在各方努力下,世界頂級創新科技機構麻省理工學院、瑞典卡羅琳學院及芝加哥大學已先后在香港設立國外研究中心及亞太基地。

然而沒有人能想到的是,今天這一寸土寸金的科技園區,昔日竟是難以開發的河套灘涂。

“河套地區這一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深港早年治理深圳河的產物。”1986年便擔任深圳市副市長的張鴻義回顧道,在他從中國銀行深圳分行行長轉任深圳市副市長時,港深政府已就深圳河治理談判多年,但由于管轄權爭議一直未有結果。

直到他1994年離任深圳市副市長前夕,雙方經過8年努力才終于形成“共同治理”的共識,并獲中英兩國政府批準。而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間,就河套地區這一“插花地”(管轄權沒有明確歸屬的區域)如何開發管理,又形成了反復爭議與論證的“拉鋸戰”。

直到2016年下半年,借助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升級為國家戰略的東風,港深兩地政府才終于形成&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