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救災協調會:非官方協調機制的民間實驗

作為一個中國非官方組織,基金會救災協調會試圖用一種創新性的協調機制,來引導民間力量與官方一起協同救災,并在非官方救災機構之間建成一個有效溝通平臺。

責任編輯:呂宗恕

除公眾熟知的地震救災之外,在福建,還有一支民間防汛抗旱救援隊。(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5月25日《南方周末》)

作為一個中國非官方組織,基金會救災協調會試圖用一種創新性的協調機制,來引導民間力量與官方一起協同救災,并在非官方救災機構之間建成一個有效溝通平臺。

2017年5月11日,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縣發生5.5級地震。壹基金在第一時間聯合喀什救災分庫調配救災物資,并于當天下午8時抵達災區,向受災群眾發放救災物資。

這是基金會救災協調會(以下簡稱救災協調會)成員單位,以基金會救災協調會名義的最新公開露面。

救災協調會是一個于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后成立的非官方協調組織,目前有壹基金、中國扶貧基金會等7家成員單位,先后參與了雅安地震、魯甸地震和尼泊爾地震等救災工作。

2013年9月23日,在第二屆深圳慈展會上,救災協調會向人們展示了一項數據:“基金會救災協調會成員為4·20雅安蘆山地震投入救災重建金額8.5億元”。這也是鮮為人知的救災協調會,第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窗口:官方救災體系對接民間救援力量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蘆山發生7.0級地震。

正是這一次地震,讓中國民間救災力量真正走到了一起。據時任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涂猛回憶,當時在雅安地震災區,時任四川省委常委,現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省總工會主席李登菊提出,希望在政府救災體系當中專門做一個窗口,來對接民間的救援力量。

這一設想極大地鼓舞了涂猛,“當時我就覺得這個想法特別好&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