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人脈和“一帶一路”
中國大陸有條件的高校,應該到“一帶一路”沿線最關鍵的發展中國家
責任編輯:戴志勇
2016年5月17日,遼寧大連,第十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教育無國界”教育周活動在大連外國語大學開幕。圖為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中國代表為“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機制協同創新中心揭牌。
(本文首發于2017年5月25日《南方周末》)
中國大陸有條件的高校,應該到“一帶一路”沿線最關鍵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不久前才戰亂平定和百廢待興的區域試辦幾所常規的分?;蛐@,因為那里是人力資源最稀缺的地區,也是其它國家還沒有送進像樣的教育開發項目的處女地。
這些年來,中國大陸送出去留學拿到碩士和博士學位的人,回國就業的數量越來越多。其中專業好和外語好,并有志于投身高教工作的中青年人士,是中國大學辦海外校區的師資來源之首選。
經濟社會學和商學研究反復明示,能夠培育和強化人際關系即人脈發展的基礎性社會組織(social institutions),一是家族,一是學校。學校同時又是培育和提升人力資源的主要社會組織,因此,成規模的經濟貿易活動之拓展和維系,都要憑借人力資源和人脈的活水。
對寫作本評論最直接的動因,來自筆者過去多年里在中國的周邊國家作調研的感觸;間接的動因,來自對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學在海外發展項目的觀察。等到中國發起“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后,這些想法就越來越聚焦在一個具體政策建議上——我們中方要以人力資源和人脈的持續開發,來為中國推出的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大中型工商項目,提供細膩穩健的匹配和長期深層的支持。
中國大學辦海外校區要以實創名
關于中國內地的高校應該穩步擴大從海外招生的幅度以及設立相應的財政扶持措施的初步建議,筆者前不久已有專篇的解說(參閱“中國高校海外招生:先一箭三雕”)。本文強調的是:中國大陸有條件的高校,應該到“一帶一路”沿線最關鍵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不久前才戰亂平定和百廢待興的區域試辦幾所常規的分?;蛐@,因為那里是人力資源最稀缺的地區,也是其它國家還沒有送進像樣的教育開發項目的處女地。至于這類所謂的overseas campuses,即海外校區起什么校名,將取決于所在地政府和中方辦學機構的協商,但以下幾個要素是這類校區的實質成分,即便不能一步到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