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時代,能不能慢下來娛樂

小火慢燉的相聲已經變成了快餐。

責任編輯:李宏宇

 

《文章會》講智識階層和普羅大眾各說各話,《張松獻圖》講天下在何種意義上是天下人的天下。類似這樣的話題,在今天也是前衛的。(郁冠鳴/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5月25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快餐時代,能不能慢下來娛樂  意猶未盡的跨界戲·曲<文圖會> 》)

傳統相聲要求演員在最終“笑果”出現前,沉得住氣。

這需要自信,自信需要多年的舞臺實踐,它使一個相聲演員不必一上臺就忙著拋笑料,可以跟觀眾拉拉家常,扯扯閑篇兒,然后從容不迫入題。

而今,小火慢燉的相聲已經變成了快餐。

《文圖會》上演前,馬志明幾次想撂挑子?!段膱D會》是京劇和相聲的一次跨界:傳統相聲《文章會》、京劇武生戲《賺歷城》、京劇老生戲《張松獻圖》拼接在一起。

馬志明和徒弟黃族民說相聲《文章會》,在“獻圖”之前再說一小段《地理圖》。兒子馬六甲安慰他:你說《文章會》,自(只要)不讓人家把你哄下去你就算成功。

“文怕《文章會》,武怕《大保鏢》”是相聲界的一句行話。2014年,為紀念父親馬三立百年誕辰,少馬爺在天津人民體育館使了《大保鏢》;2017年4月,又借《文圖會》,在上海使了《文章會》。這兩件事加起來創造了相聲界的一個紀錄,七十歲以上使這兩個段子,以前還沒有過。何況上海是一個陌生的碼頭,這個城市的調性跟天津完全不同。在天津,馬志明不敢坐出租車,的哥全認識他,怎么都不收車錢,只能在臨下車的時候,扔下更多車資。“上海誰認識你呀?”

這也成了兒子馬六甲開導他的理由,言下之意:“泥了”也不丟人。然而并沒有泥,有人從加拿大打“飛的”回上海,就為聽一晚馬志明和王珮瑜。

《文章會》和《張松獻圖》的故事差著好幾百年,它們的創作年代大約都在清末民初。它們在內容上完全不搭界,卻讓人想起歷史和現實中常有的“兩張皮”現象。

《文章會》諷刺了誰

《獻地圖》對還是錯

《文章會》說一個拉洋車的吹噓自己學問大,康有為讀了他的文章,驚為天人。吹牛皮是明線,云山霧罩,肥皂泡越吹越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