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糾結了40年,終于決定離家出走
1910年10月末的最后幾天里,列夫·托爾斯泰在曠日持久的糾結之后終于做出了一個決定:離家出走。
1910年10月末的最后幾天里,列夫·托爾斯泰在曠日持久的糾結之后終于做出了一個決定:離家出走。
這個念頭早在40年前就已經在他的腦袋里冒出來了,但托爾斯泰的選擇困難癥,顯然比任何一個糾結于晚餐吃什么的人更加嚴重。
點擊視頻,聽聽托爾斯泰離家出走之前寫給妻子的信▼
時長:5分57秒 出品:南瓜視業
托爾斯泰是拖延癥+糾結帝
1860年,史詩巨作《戰爭與和平》的靈感在托爾斯泰的腦中蹦出,他開開心心地寫了個開頭之后,迫不及待地找屠格涅夫要念給他聽,屠格涅夫聽了之后也發自內心的點了個贊。但是托爾斯泰并沒有寫下去……
直到三年后的某天,托爾斯泰突然想起來:“我還有個小說沒寫完呢,上次老屠也說好,看來還是得繼續寫呀。”
從這時候開始,托爾斯泰就往“糾結之路“上出發,他先以《三個時期》為題,寫了一份關于十二月黨人的三部曲,在這過程中他不停地改動,改著改著就想把拿破侖侵略時期也加進去,于是又寫了幾稿。在反復糾結選題的過程中,他改到了第15稿,也就是最終讀者見到的樣子,而這本書也足足寫了七年。
七年很長嗎?沒有他惦記離家出走的時間長。
2010年上映傳記電影《最后一站》中,托爾斯泰(左)決心出走
1869年,托爾斯泰去鄉下解決田產問題,途中于阿爾扎馬斯過夜,那一夜簡直就是鬼打墻,用他給妻子的信中的話來形容就是:
“夜里兩點鐘,我苦惱、害怕、恐懼起來。這是我從未有過的感受,出現了許多異乎尋常的思想”。
但可能妻子根本不懂他的感受,所以后來托爾斯泰在小說《瘋人日記》中影射了這次經歷:
“我曾試想,是什么東西占據了我的心靈?是買到的東西(莊園),還是妻子,沒有什么值得快活的,這一切都成了虛無”。
這次“阿爾扎馬斯的恐怖”不僅是托爾斯泰思想激變的前兆,也是他與過往生活決裂的開始,家庭和妻子成為盤旋在他腦中一個定時炸彈。
背上這口拋棄妻子渣男的鍋
托爾斯泰非常傲嬌,他很喜歡散步,但就是不愿意陪妻子索尼婭一起。所以索尼婭就出去找別人聊天,甚至一度喜歡上了一位給她彈琴、夸她漂亮的音樂學院院長。
托爾斯泰聽說后很生氣,但是又不愿意和妻子聊,覺得白費口舌。他說:&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