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回訪報告】湖北鶴峰:“親情小屋”有點慢熱
2017年2月20日至5月8日,下坪民族中心學?!坝H情小屋”使用頻率為30人次。
責任編輯:呂宗恕 蘇永通
湖北省鶴峰縣太平鎮賀龍希望小學,孩子們自導自演的歌舞《青春修煉手冊》。
(本文首發于2017年6月1日《南方周末》)
專題按:
一年前,南方周末舉全社之力,用幾乎整整一份報紙的體量,分兩期推出《在一起——中國留守兒童報告》。見報后,民政部等部門宣布啟動首次全國范圍內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并于半年后公布官方數據為902萬人。
時隔一年,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南方周末記者分赴湖北、四川、貴州三省,重回那些鄉村學校、大山圖書館和“童伴之家”,實地調研相關治理舉措及公益項目的進展,帶回了包括但不限于留守兒童群體的實際情況和緊迫需求。
基于上述需求,誠邀有資源、有專業能力且愿意幫助他們的公益組織或愛心企業等與我們聯系(微信:35637911)。這是一個新聞與公益融合發展的嘗試,也是一個聯合公益模式的探索。我們始終認為,在社會前行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2016年3月24日南方周末版面。
2016年南方周末記者采訪點。
●湖北鶴峰:“憑感覺”式的心理輔導無法解決孩子們成長煩惱,急需專業社工支持。
●四川南充:一個“童伴媽媽”要做的事情很多,希望有更多“童伴媽媽”加入進來。
●貴州平浪:平浪完小已經收到了四萬余冊圖書,目前的問題是,“缺能管理好的人。”
2017年2月20日至5月8日,下坪民族中心學校“親情小屋”使用頻率為30人次。
作為全國“免費午餐第一縣”的湖北省鶴峰縣,曾只用三年時間就解決了全縣近萬名留守兒童的午餐問題。2016年3月,南方周末記者以鶴峰縣為樣本,剖析當地留守兒童在普遍缺少父母關愛的背景下日漸凸顯的心理行為失范問題: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家長,其親情教育意識普遍缺失,而留守兒童心理幫扶體系亦需完善(詳見2016年3月24日南方周末刊發的《免費午餐第一縣的攻心難題》)。
2016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