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屆戛納電影節側記:別相信“快樂結局”
2017年5月27日晚,第70屆戛納電影節塵埃落定。
責任編輯:李宏宇 劉悠翔
奧地利導演哈內克帶著新作《快樂結局》參與主競賽單元。千萬不要被片名迷惑,這是哈內克的慣用手段,片名跟主題恰恰形成反諷。
(本文首發于2017年6月1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別相信“快樂結局” 第70屆戛納電影節側記》)
中國得到第二座金棕櫚
2017年5月27日晚,第70屆戛納電影節塵埃落定。最佳影片金棕櫚獎被瑞典導演魯本·奧斯特倫德執導的諷刺片《廣場》捧走,這是17年來,瑞典影片第一次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并捧走大獎。
三年前,奧斯特倫德自編自導的影片《游客》獲得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獎。奧斯特倫德很善于從細小的意外入手,撕開生活的假面,《游客》的故事從一場原本愉快的旅行開始,一家人去阿爾卑斯山滑雪度假,在餐廳用餐時突然遭遇雪崩,丈夫只顧自己逃命不救妻子和女兒,引發了家庭危機。
《廣場》同樣如此。故事的開始是件小事——男主角克里斯蒂安的錢包和手機被偷了??死锼沟侔彩且幻敶囆g博物館策展人,住著高級公寓、開著名車,標準的中產階級。錢包和手機不見對這樣的有錢人原本沒什么大不了,但克里斯蒂安卻極端地動用各種手段尋找失物,包括命令下屬整晚通過GPS追蹤嫌疑人、給整棟居民樓發送威脅信??死锼沟侔灿肋h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看不起更低階層,卻在女上司面前卑躬屈膝。更諷刺的是,他也親眼見到了女上司費力討好上流階層的奴相。影片辛辣地諷刺了社會階層、兩性關系,乃至當代藝術行業。
奧斯特倫德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他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