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5個半小時進入北川災區長虹志愿者20小時救援行動
作為一個七歲男孩的父親,葉很懊惱自己當時的無力:如果那把椅子是木頭的,如果我們有東西可以鋸開椅子上的鋼管,如果椅子上方沒有那塊預制板,如果預制板上沒有那堵墻……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在政府和軍隊的救援力量還沒完全到位的時候,四川本地大企業,無論是像長虹、九洲集團這樣的大型國有企業,還是像新希望集團這樣的民營企業,他們組織的救援隊伍以及救援物資,都在第一時間到達了重災區。
這不僅源于他們對當地情況的熟悉,更得益于這些大企業強有力的組織能力。當地震造成當地政府應急組織體系最初的混亂乃至癱瘓的時候,這些本地大企業的組織能力適時彌補了空缺。
在與生命賽跑的過程中,先到往往也意味著更多生的希望。
5月12日晚8點,五百多名長虹志愿者和部分綿陽市民志愿者分三批25車次進入北川,直到13日下午4點多志愿者全部撤離,他們救出20余人,并運送出一千余名災民。如果有更多的經驗,這場由大型國企組織的民間救援,也許能在部隊到來之前救出更多的人。
“張國先找到了,她已經被送往重慶的醫院救治。”5月19日下午3點傳來的這條消息,讓葉根軍放了心,但小姑娘左腿已被截肢的事實又讓他難過不已。
“要是我們出發的時候,能帶上幾件工具就好了。”每當對人談及此事,葉根軍就流露出悔意:如果能有工具救助,那孩子就不會被壓那么久,她的腿也許就保住了……
而另一個叫董霞的女孩,北川地震時和張國先一起背靠背地被掩埋在廢墟下——時至今日,仍然沒有半點音訊。
“我們挖了4個多小時,都能握著兩個孩子的手了,可是那把椅子把兩個孩子卡得死死的。想使勁把她們拉出來吧,一動她們又會慘叫。”過去的六天里,這個隨時想著把產品做得更漂亮的工業設計師,卻經常會忍不住思考——如何能更快捷地肢解掉一把鑄有鋼管的學生椅。
5月13日凌晨6點多,正是這樣一把學生椅折騰了他和同事兩個多小時仍然一籌莫展而被迫放棄營救的。當天下午3點,當葉帶著工具再次入北川時,那個廢墟已經沒了孩子們的身影。“我想她們一定是被救走了,可卻總也找不到她們。”葉根軍找過很多北川中學幸存學生,了解到兩個女生的名字,知道當時和她們一起被壓的還有幾個學生,知道她們正年輕是高一八班的學生……
作為一個七歲男孩的父親,葉很懊惱自己當時的無力:如果那把椅子是木頭的,如果我們有東西可以鋸開椅子上的鋼管,如果椅子上方沒有那塊預制板,如果預制板上沒有那堵墻……
和葉根軍一樣陷入懊悔的人還有很多。5月12日晚8點,由長虹公司副總經理郭德軒帶隊的五百多名長虹志愿者和部分綿陽市民志愿者分三批25車次進入北川,直到13日下午4點多志愿者全部撤離,他們救出20余人,并運送出一千余名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