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是形式,“系統化”是理念
那種心血來潮就重新來一下的‘系統化學習’,其實才是‘碎片化學習’。
責任編輯:溫翠玲
2017年4月19日,家長們利用等待孩子上興趣班的碎片時間閱讀。
最近幾個月,我每天利用一點時間學點經濟學知識,時間上很碎片化,方式上很輕松,也從中得到了很多樂趣。本來期望值也沒多高,只是因為自己是學新聞學的,感覺應該再補點經濟學知識,于生活、工作、教育孩子有益而已。直到有一天,聽北京大學的薛兆豐教授講有關“碎片化學習”,引發了我關于“碎片化”和“系統化”的思考。
薛教授說,“很多人把這種每天十分鐘的學習方法,稱為‘碎片化學習’,并拿它來和‘系統化學習’比較。我倒是認為, 每天聽我的專欄十分鐘,才是真正的系統化學習 ,因為整個課程是自成體系的,就是高度系統化的,每期的內容是精心設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學完就是一個系統。
反過來,很多人買各種經濟學教科書,永遠在幻想自己會有一天完全空閑下來,沐浴更衣,正襟危坐,系統性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