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幣驅逐劣幣的綠色行動
綠鏈行動目前還不強制要求企業按照白名單進行采購,采納與否完全是企業的自愿行為。如果沒有環保職能部門嚴格執法,以及對環境信息披露的切實推動,談綠鏈行動沒有太大意義。
責任編輯:呂宗恕
在房地產采購鏈條中,鋼鐵、水泥對環境的影響是最大的。
(本文首發于2017年6月8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中國房企供應商“白名單”:當“綠契”夢照進現實》)
綠鏈行動目前還不強制要求企業按照白名單進行采購,采納與否完全是企業的自愿行為。
如果沒有環保職能部門嚴格執法,以及對環境信息披露的切實推動,談綠鏈行動沒有太大意義。
2017年6月5日,第46個“世界環境日”,距離“中國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行動”(以下簡稱“綠鏈行動”)落地正好一年。
時間翻回一年前,阿拉善SEE生態協會(以下簡稱“阿拉善SEE”)、中國城市房地產開發商策略聯盟、全聯房地產商會、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科”)及朗詩綠色地產(以下簡稱“朗詩”)共同發起了綠鏈行動,意在通過這紙民間綠色契約,撬動中國房地產行業在材料供應商那一端的綠色采購。
從最初倡議發起的48家中城聯盟企業,到目前共有89家房地產企業加入了綠鏈行動,約占行業規模的17%。“我們大概用6000億的采購權影響上游的供應商,不綠色,不采購。”6月5日,朗詩董事長田明在報告過去一年的工作進展時說道。
良幣驅逐劣幣
“這是一場針對房地產產業鏈、良幣驅逐劣幣的行動。”朗詩采購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
據綠鏈行動官網資料,綠鏈行動通過發布不同品類的供應商白名單,推動房地產行業的綠色采購。加入該行動的房地產企業需提交合作的供應商名單,獨立的第三方將對合作供應商的環境表現進行評估,并將環境表現良好的供應商納入白名單中。企業需要對合作期內未進入白名單的供應商提出整改要求,同時在招標過程中應給予在白名單上的供應商優先合作的政策。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系環境政策專業副主任施涵教授從1993年開始從事中國可持續發展相關研究工作。他告訴南方周末,我國不少企業在可持續發展和環保工作方面主動性較差,像綠鏈行動這種國內企業自愿發起的環境行動基本為空白。
整個綠鏈行動希望幫助重視環保工作的上游供應商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扭轉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競爭。朗詩負責采購的相關人士表示,“中國房地產行業過去十幾年粗放式的發展,帶動了一大批上游供應商的興盛。時至今日,產能過剩等難題在鋼鐵、水泥等產業內日漸凸顯。然而一些沒有采取環保措施的上游供應商,通過壓縮這部分成本進而低價中標獲得市場份額,擾亂了產業鏈的市場秩序。”
生產過程要環保
這并不是房地產行業的第一份供應商“白名單”。
2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