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的賽珍珠
美國作家那么多,可是有幾個人能像賽珍珠那樣,站在精英與大眾、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幾種文化的十字路口?有幾個人能像她那樣一個都不討好,在邊緣發力,并改變世界?
責任編輯:劉小磊
過去,美國文學界不把賽珍珠當回事,現在也跟中國一樣重視起來了。
(本文首發于2017年6月8日《南方周末》)
美國作家那么多,可是有幾個人能像賽珍珠那樣,站在精英與大眾、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幾種文化的十字路口?有幾個人能像她那樣一個都不討好,在邊緣發力,并改變世界?
5月底我去了一趟加州,去看望我南京大學時的恩師劉海平先生。退休之后,劉老師有很多時間在圣地亞哥。
劉老師是外語界的一個傳奇人物。退休前,他是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院長,曾擔任美國文學研究會主席,一生桃李滿園,卻異常低調,讓人難以置信。南大外語樹大根深,如今劉老師的學生都是各地博導和院長了。在1980年代,改革開放還不久,劉老師就組織、主持了美國著名劇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尤金·奧尼爾的一次國際會議。參會人員來自美國、日本、以色列等多個國家。即便今日來看,會議規格和規模也首屈一指。劉老師操作能力很強。當時南京的公共汽車上都有奧尼爾的廣告。附近小商店擺放著奧尼爾頭像。一個在中國寂寂無聞的美國作家,頓時在中國文化界家喻戶曉。
劉老師后來研究賽珍珠,一開始貌似不合時宜。當時的定論對賽珍珠基本上是否定的。賽珍珠不過是一個“反動文人”,人們對她的認識也就是這么個模糊的標簽。賽珍珠晚年,中美尚未正式建交,未互設使館。她在尼克松訪華前,去加拿大駐華大使館申請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