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倫理真的促成了資本主義發展嗎?

基督新教的教義積極鼓勵經濟成就,與資本主義的發展密切相關,資本主義的發展很有可能是宗教改革的結果。

責任編輯:劉小磊

韋伯認為新教倫理促成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料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6月8日《南方周末》)

著名社會學家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說:基督新教的教義積極鼓勵經濟成就,與資本主義的發展密切相關,資本主義的發展很有可能是宗教改革的結果。這說法顯然很有新意,不過已經有經濟學家從實證數據來驗證這樣的說法很有問題。

韋伯觀察到,自16世紀起,西歐受到宗教改革影響的地區與資本主義發展的地區(如低地國家和倫敦)有相當程度的重疊,他認為這不是單純的歷史巧合。因為新教教會對高利貸、利潤這些觀念的改變,解除人們在追求利潤時的文化壓抑,以及潛意識上的焦慮。換言之,韋伯說新教徒在信仰上有一種新的特殊心態,可稱為資本主義的“典型”心態,這種心態的產生,和近代資本主義的興起有因果關聯。

這并非無的放矢,大約在1895年,韋伯的一位學生奧芬巴赫在德國的巴登地區做調查,結果顯示基督新教徒比天主教徒更富有,也較積極投入經濟活動。奧芬巴赫的說法是:“天主教徒較安逸,對利潤的追求較不饑渴,寧可收入較少,但有較安全的生存,而不愿過較冒險與刺激的生活,即使后者能帶來財富與榮耀。”

吃得好與睡得好

換言之,新教徒較愿意“吃得好”,天主教徒喜歡“睡得好”。天主教不鼓勵追求財富,在教義里傳達的信息是:為富不仁者死后要上天堂,比駱駝要穿過針眼還困難?;叫陆痰挠^點相反:鼓勵追求經濟上的成就來榮耀你的主。

韋伯在這項調查的啟發下找到另一項佐證。以英國牧師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1615-1991)為例,他的訓詞是:“不應該浪費我們在塵世上短暫居留的任何寶貴時間,我們唯一的報酬就是在上帝為我們安插的位置上,盡全力去做……上帝己預先知道誰會被拯救,誰會被罪譴,然而只要能在個人的天職上成功,就有可能成為上帝的選民。”因此努力經商致富的商人,會因為在職位上的成功,而成為上帝的選民。

因此,韋伯提出一個高度爭議性的論點:信仰基督新教的地區,與近代資本主義的主要區域,有密切的重疊。這個學說逐步擴充,可以概述成下面的三點:

(1)1517年馬丁·路德發動宗教改革,催生了基督新教,也改變了對世俗利益的態度,鼓勵新教徒追求經濟成就來榮耀主。原本地位較低的商人與工匠改變遵循天主教義的心態,不再認為勞動是對罪惡的懲罰,也不再認為辛勤的勞工是低人一等的行業。新教鼓勵信眾祈禱,直接與神溝通,不再相信宿命說、奇跡論,因而刺激理性主義的發展。這種理性心態對追求經濟成就與累積資本,產生長期的推動性幫助。

(2)這種新教精神改變信徒的世界觀與作為,信眾更勤奮工作,節儉累積。這隱含一個可檢驗的假說:19世紀產業革命的成功是因為新教精神在16-18世紀已經為工作態度與資金累積做好到位準備。所以產業革命的地區,與信仰新教的區域,地理上有高度重迭性。

(3)反過來說,信仰天主教的地區,信眾追求內心平衡,認為睡得好比吃得好重要,認為追求財富的人想上天堂,會比駱駝穿過針眼還困難。所以在天主教地區很難有積極的工作倫理,因為眼界與活動范圍太受宗教觀的限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