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青春期學生上“私密課程”?

無論考試成績如何,都要意識到生命本身比分數更基本更重要,

責任編輯:戴志勇

 

李澤武老師的學生自己制作的主課本(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6月8日《南方周末》)

?編者按:本期南方周末出版時,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在進行。經歷了自幼即主動或被動瞄準“好大學”的12年基礎教育,青春期的少年們,正在經歷人生的第一場大考。若干年后再回過頭來看,很可能,他們都知道這并不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測驗。本期我們選登給中學生講身心健康的一個學習板塊,希望中考生與940萬高考生,無論考試成績如何,都要意識到生命本身比分數更基本更重要,愿大家有一個健康的身心。也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父母與老師,更好地理解青春期學生的身心特點,協助他們順利邁入人生新的階段。

“植物們動物們相互取悅

上演著老師不曾教的一課”

這是節選自我自己詩歌里的兩句。當我談到青春期和青春期教育的時候,總會想到它。青春期及性教育、愛情、兩性、避孕,這些在很多學校都是“老師不曾教的一課”,諱而莫談,或是隱晦而談的。特別在中國。但是,這些又是孩子們青春期實實在在身體、心靈、精神中日復一日上演著、指向著的東西。

青春期學生的個性與責任意識

告子曰:食、色,性也。除了青春期的生理特質,食品與營養對這個階段孩子的認知也是很重要的。吃是每天每個人都面臨的事情。特別是現代社會的工業生產,安全、適宜、營養的食品以及身體的保持健康都是社會和個人所關注的。

教育家施泰納在《給教師的實踐建議》這個系列演講的最后一個演講中,幾乎用了大半時間在談營養與健康這個主題。他說了兩個比較重要的觀點。1.“他們仍然保持著某些健康的本能……之后,你們就再也無法找到對適當的營養和保健的內在感覺”;2.“這個階段可以給孩子們講授營養與健康,使他們在今后整個人生中不至于過分以自我為中心。”

這兩者是什么意思?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邏輯認知開始加強工作,他們的判斷力開始起作用;另一方面,也保持著本能上的一些東西,感受力也在延續著孩童前期的工作。所以,他們能夠感受到什么對他們是“好的”,包括食品、自然環境中的元素,甚至是基于一種本能來感受。

但是,感受與判斷之間,往往還存在一些沖突。就像我們在上初中,感冒了不吃油膩食物一樣,老人這么說,自己也不想吃。但又覺得老年人的話并不一定對,也想知道,油膩與生病感冒到底有什么關系?到底哪些東西吃了比較好?我們也不是根據教科書來取舍食物,有一種懷疑在里面。這個認知與本能的矛盾,常常體現出來,認知對本能的東西有抑制作用,但認知的能力,已經不可避免地露出曙光。

生理、食品和人、和自己的關系也是這個階段的重點之一。吃、生理行為實際上更多的是一種關注個體自己的行為,狗進食時最有攻擊性。而對于人來說,性更是私密的行為。當然,網絡時代的暴露癖另當別論。剛剛處于這樣一個階段的中學生,如果完全關心、沉迷于自己的一種感受和滿足,就為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