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莎·梅的一招錯棋
提前大選的決策被證明是一種誤判:太高看了民意調查,太低估了民心思變。她不僅沒有得到預期的更多支持與更高威信,反而丟掉了更多席位,而且幾乎弄得自己差點下臺。因此,這確實是一招錯棋。
責任編輯:聶寒非
這場選舉令英國不得不在弱勢下與歐盟展開艱難談判。
(本文首發于2017年6月15日《南方周末》)
提前大選的決策被證明是一種誤判:太高看了民意調查,太低估了民心思變。她不僅沒有得到預期的更多支持與更高威信,反而丟掉了更多席位,而且幾乎弄得自己差點下臺。因此,這確實是一招錯棋。
整個周末,工黨領導人科爾賓都在神采飛揚地慶祝自己的勝利,特雷莎·梅則是面對朝野一片噓聲(只有鮑里斯這樣的伊頓公學出身的英國紳士依然力挺特雷莎·梅)。媒體更是對特雷莎·梅冷嘲熱諷:作繭自縛,咎由自取,自取其辱,偷雞不成蝕把米……特雷莎·梅即便沒鼻青臉腫,也落得個灰頭土臉。
此次大選的結果簡直就是科爾賓大獲全勝,特雷莎·梅完敗。
特雷莎·梅雖勝猶敗
6月8日一戰,保守黨丟了13個席位,也丟了原本的超半數地位。工黨則意外贏得30個席位,是工黨近年歷史上席位上升比例最高的一次。
且慢,讓我們在嘈雜吵鬧聲中,仔細看看2017年6月8日英國大選的結果。特雷莎·梅領導的保守黨:318席(上次大選331席);科爾賓領導的工黨:262席(比上次增加了30席);接下來依次是:蘇格蘭民族黨(35席),自由民主黨(12席,就是2010年大選,跟卡梅倫聯盟組成聯合政府的那個黨),北愛民主統一黨(10席),其它政黨(總計13席)
從絕對數字看,得票最高的依然是保守黨,在下議院的650個席位中占據42.4%;工黨緊隨其后,占了下院40%的席位。但是根據英國法律,一個政黨只有在下院中占據半數以上,也就是至少326個席位,才能獨立組成多數派政府。如果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得票超過半數,則產生懸浮議會,必須尋求多黨聯合,即執政黨在議會中不占據多數席位,這樣的政府往往由于在重大決策上得不到議會的支持而難有作為。
2010大選是繼1974年以來英國首次出現懸浮議會,卡梅倫就是與他的伊頓校友、自民黨黨首克萊格聯合組閣。2017年大選的結果,是整個英國歷史上第5次懸浮議會。這次英國朝野格外堪憂,是因為大選兩周后,即將開啟與歐盟的脫歐談判。這是關系到英國未來若干年利益與發展的重大歷史契機,也關系到所有英國企業與普通公民切身利益的大事。
之所以大家一邊倒地認為特雷莎·梅大敗,是因為6月8日一戰,保守黨丟了13個席位,也丟了原本的超半數地位。工黨則意外贏得30個席位,是工黨近年歷史上席位上升比例最高的一次。這使得原來工黨內部公開倒科爾賓的大佬們,也紛紛表達悔意,愿意重回科爾賓團隊,加入影子內閣。13與30,相比650個總席位,百分比很小。但是,這一升一降,卻完全顛倒了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