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樁“合同詐騙案”里的股權漂流記
一筆2.8億的欠款,揭開了一樁礦產收購案背后的隱秘故事與更多謎團。
責任編輯:馮禹丁
位于聯星村的眾和紡織廠,是眾和股份的發源地。
(本文首發于2017年6月15日《南方周末》)
在村里賣水暖的“阿柱”,為何是數家大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旗下公司如何簽下一份需耗資數億元的礦業公司收購合同?收購而來的礦業股權怎樣經數次倒手后高價被上市公司買走?而這家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多次高位減持套現,為何卻仍然欠下上十億巨額債務,并因涉嫌“合同詐騙”而被逮捕?
一筆2.8億的欠款,揭開了一樁礦產收購案背后的隱秘故事與更多謎團。
三個瘦弱的老頭隔著用鋼管焊制的工廠大門,用濃重的閩南口音謹慎地盤問來訪的南方周末記者,這里是福建莆田市月塘鄉聯星村的一家紡織廠,也是A股上市公司福建眾和股份有限公司——*ST眾和(002070.SZ)的發源地。
2017年5月12日,*ST眾和發布公告,其董事長兼總裁許建成因涉嫌合同詐騙,已經在3月20日被四川阿壩州馬爾康市警方逮捕。公告稱,案件正在偵查中,根據目前初步了解的情況,許建成涉嫌合同詐騙罪系其個人行為,與上市公司無關。
之前的5月3日,深交所發布公告稱,眾和股份因連續兩年虧損,其股票自即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5月11日,深交所下發問詢函要求*ST眾和“詳細分析是否存在利用重組事項影響公司股價而大股東借機減持的情形”。
據公開資料,自2015年3月18日至2017年4月28日,*ST眾和實際控制人許金和、許建成父子累計減持所持眾和股份19次,合計套現14億元。但自2013年以來,許家父子已20多次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沒有還清的外債曾高達13億元。*ST眾和也先后四次登上失信黑名單,其年報顯示,截至2016年底,上市公司逾期借款金額為3.83億元、逾期未繳稅金2924萬元和逾期應付利息1.53億元。
6月9日,*ST眾和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正在籌劃虧損業務資產出售的重大事項,目前,公司與相關意向方就出售資產事項尚在商洽中,公司股票繼續停牌。
許建成涉及的一起涉嫌“合同詐騙”案件與位于四川阿壩州馬爾康市的阿壩州閩鋒鋰業公司股權轉讓有關。多位閩鋒鋰業原股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14年3月份,許建成讓廈門國石投資有限公司出面簽訂合同,擬以近2.94億元收購閩鋒鋰業的33.19%的股權。幾經轉手后,這33.19%的股權以高價再回到眾和股份的囊中。
但是,廈門國石在繳納1067萬元定金之后,就再無消息,拖欠的2.8億尾款也成為了合同詐騙案的導火索。
阿壩州公安局政治部主任夏朝暉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由于該案件涉及金額大、受害人數多,目前已轉到阿壩州公安局,由州公安局負責偵辦。目前案件正處在偵查階段,更多辦案細節不便透露。
究竟該告誰
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后,這33.19%的閩鋒鋰業股權開始了一段令人眼花繚亂的轉手之旅。
2014年年底,在向馬爾康市公安局報案時,閩鋒鋰業原股東李劍南等人寫的案由是“陳建山合同詐騙案”。陳建山是廈門國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李劍南等選擇陳建山而不是許建成作為報案對象,主要原因是當年股權轉讓協議上的簽字和蓋章都是“陳建山”及廈門國石。此后,李劍南等人在向許建成追討尾款時,許的擋箭牌也是,“你們的股權是國石買的”。
2013年之前,眾和股份通過增資和并購的方式,獲得了閩鋒鋰業62.95%的股權,成為了閩鋒鋰業的實際控制人,并且擁有李劍南、王輝等小股東手中33.19%閩鋒鋰業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