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手稿》:李澤厚的“哲學密碼”
可惜的是,他始終是理論上的“重騎兵”,論證時,往往疏于論證,而精于創新。
責任編輯:戴志勇
圖為2014年5月21日,著名哲學家李澤厚在上海華東師范大學與陳嘉映教授、楊國榮教授、童世駿教授等進行了一場“哲學對談”。
(本文首發于2017年6月15日《南方周末》)
據我所見,李先生所有的哲學根源,都在《60年代手稿》中出現了??上У氖?,他始終是理論上的“重騎兵”,論證時,往往疏于論證,而精于創新。
李澤厚先生可謂是一位“造詞”的大師,從“積淀”“實用理性”“巫史傳統”“文化心理結構”到“情本體”“情理結構”,都是如此。當代法國哲人德勒茲不就說過嘛,哲學無非就是制造概念而已,在一定意義上他是對的。作為一位思想家,李澤厚先生首先是以立論為主的,的確是“六經注我”式之風格!
據我所見,李先生所有的哲學根源,都在《60年代手稿》中出現了??上У氖?,他始終是理論上的&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