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買喜茶、喝星巴克會被嘲笑?
在社交媒體上,任何受到吹捧和追捧的東西,它隨之而來的命運往往就是被嘲笑了。
2017年4月15日,廣州,一家喜茶門店門前排隊的消費者。
有人不免要抱不平了:人家明明就是簡單地喝杯咖啡,賞賞櫻花,或者無聊去排隊買杯喜茶,沒有你設想得那么復雜。這樣的批評其實在理。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為什么買喜茶、喝星巴克會被嘲笑?
在社交媒體上,任何受到吹捧和追捧的東西,它隨之而來的命運往往就是被嘲笑了。
從最早的喝星巴克,很多人對其內心的OS是,一杯普通咖啡賣到小幾十塊錢,還不是為了裝X;之后是吃秋葵、吃全麥面包、賞櫻花,這些本來帶有強烈中產階層生活趣味的行為,也被嘲諷是一種拙劣的效仿;再來就是喜茶和快閃式出現的喪茶,是真的這茶有什么特別的味道嗎,并沒有,但店鋪外面排著長長隊伍,他們都長著一副小資的臉,急于拿著喜茶、喪茶拍照發朋友圈……
這的確是頗有意思的現象,無論是那些跟隨者還是嘲諷者,他們的舉動是出于怎樣的社會心理?
文化的區隔
首先應該看到的是,無論是喝星巴克、到日本賞櫻、排隊買喜茶,還是到西藏尋找心靈的自由,這些舉動相對耗錢,它們并不是那么大眾化的行為。就比如一杯一塊錢的速溶咖啡大家都喝得起,但去星巴克喝杯咖啡要30元錢,不少人還是會覺得心疼。因此,這些行為相對小眾,也因為小眾,它們在公眾視野中呈現出某種“逼格”——好像我做了,就顯得不一樣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