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入摩”,短期影響小深遠意義大
三次闖關未成之后,中國A股市場終于被MSCI接納。
責任編輯:馮禹丁
2017年這是6月20日在美國紐約拍攝的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網站。
三次闖關未成之后,中國A股市場終于被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接納。北京時間6月21日凌晨四點半,MSCI宣布了這一消息。
MSCI稱,將開始演算多只ACWI全球指數系列中包含A股的暫行指數,這些指數旨在為全球投資者在其揀選的特定時間段實施納入A股,提供操作指引。即日起,推出MSCI中國A股國際大盤暫行指數,8月份會進一步推出全球及各區域的包含A股的暫行指數,其中包括MSCI中國暫行指數及MSCI新興市場暫行指數,而初始納入指數的A股股票則有222只。
MSCI是全球影響力最大的股票指數供應商,全球前100大資產管理者中,97%是其客戶,超過10萬億美元的資產以其為基準。雖然A股是否被MSCI接納是該公司自身的商業行為,但對于A股的國際化進程有著重要意義。
根據MSCI官網上的新聞公告,納入A股的決定在MSCI所咨詢的國際機構投資者中得到了廣泛支持,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機制取得積極進展,同時中國交易所也放寬了對涉及A股的全球金融產品進行預先審批的限制。
6月21日早晨,中國證監會回應了這一消息。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答記者問中稱,A股納入MSCI指數,是順應國際投資者需求的必然之舉,體現了國際投資者對我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的前景和金融市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